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芝麻大魔王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我清楚记得,1962年春天的某一日,我们上龙马窝灯火如昼。随着震天的锣鼓声,一条金鳞闪烁的‘巨龙’穿行在各个巷口的青石板间,竹篾扎就的骨架在舞者肩头起伏翻腾,棉纸裱糊的龙衣透出暖黄光晕,太震撼了!”

  近日,记者走进腾冲市西源街道金源社区上龙马窝,探访当地的“耍龙灯”民俗时,寨子里的老人王家权,用极具现场感的话,描述了他对“龙灯”上场时的亲身感受。

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76岁的老艺人王寿庆带着几位村民,已在村子的道路边忙碌开来。金竹在他们布满老茧的掌间劈裂、弯折。

  “首先要用麻绳绑扎成蜿蜒的龙脊。”王寿庆说,“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一条龙要12节(闰年13节),每根竹条都得用火烤出弧度。”他边说边将龙首模具扣在新鲜竹架上,这个雕刻着吉祥纹样的模具,气宇轩昂中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正在糊龙衣的,是上龙马窝的几位年轻人。“以前我们糊龙身时是用棉纸,装饰也相对简单。”村民王举仁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上龙马窝龙灯制作工艺日益精湛,竹篾需选用质地坚韧、粗细均匀的竹子,经巧手匠人精心编织,构建出灵动逼真的龙身框架。糊龙身的纸张也从普通棉纸升级为轻薄坚韧、吸水性强的宣纸,方便绘制精美的图案。

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如今,龙灯的装饰更是融合了剪纸、刺绣、绘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色彩斑斓,栩栩如生。龙头的设计尤为考究,龙眼炯炯有神,龙须飘逸灵动,彰显出龙的威严与神圣。光影变幻间,传统与现代完成了无声对话。

  “参加舞龙的队员,必须是年富力强的男青壮劳力。”龙马窝村民吴占奇说,逢年过节,当暮色染红高黎贡山雪峰,由16名青壮年组成的舞龙队便会开始神圣的“耍龙灯”仪式。

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在鼓钹古乐中,这支颇有重量的龙灯,时而“盘柱”,时而“摆尾”,上龙马窝特有的“耍龙灯”绝技所到之处,常常会引得满堂喝彩。

腾冲西源街道:龙灯璀璨话光阴

  近年来,上龙马窝的“耍龙灯”累计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演出30余场次,走村入户演出4000余次。这个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一方水土厚重历史记忆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杨焱淼 张玉蓉 吴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