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发改委770号文落地,首次把“税收返还”写入违规招商引资清单,并以2024年5月为界:之后注册的企业,地方留存返还一律在8月底前取消;之前注册的企业可缓冲至2027年。据富宝咨讯调研:江西、安徽率先响应,上饶、鹰潭、马鞍山等地9月返还已暂停,湖北、河南、四川尚未动作。政策针对此前再生铜行业惯用的“白条入账”等模式,单纯依靠地方财政退还4到6个百分点税费的做法被划上“红线”,企业瞬间面临成本翻番的压力的情况。
参考有色板块中再生比例最高的铅品种过往经验,再生铅行业正经历深刻的"规范化阵痛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如天能、超威等凭借规模优势和资金实力快速适应新规,通过系统化整合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占率已攀升至50%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型企业因成本大幅抬升,产能利用率从75%大幅降至45%,部分企业甚至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尽管税务规范化在短期内推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一政策将有力推动行业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而当废铜行业面对“无返还时代”之际,企业唯有把竞争力从“财政红包”转向“真实利差”。原料端需提高含税票采购比例,销售端加快向下游传导税费;区域布局优先选择政策缓冲期长、财税规范度高的省份;金融工具上,可利用期货锁定加工利润,对冲废铜价格急涨急跌风险。投资者则须紧盯两条线:一是地方执行节奏,一旦鄂、豫等产能大省加入取消行列,将触发第二轮供给收缩;二是铜价反弹高度,决定废铜重新释放的时点与速度。简言之,政策已关闭“减税”后门,未来存活下来的,将是能把6%税费差距转化为效率优势的企业。
总体而言,在目前矿端原料持续偏紧,冶炼加工费维持低位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再生资源以及国内涉废企业相关税务规范的整治以及通过反内卷政策挤出相对落后的产能显然旨在维护国内重要资源未来供应的稳定及消除各地政策执行不统一所形成的“政策洼地”从而导致产业出现相对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但短期来看,则仍可能对于原料供应产生一定冲击,而在目前临近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相对较高,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以及部分国内冶炼厂检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排除在9至10月间,铜价或维持偏强态势,对于有买入套保需求的企业在此期间则建议积极逢低买入套保,而若要进行卖出套保操作的企业则建议在84000元/吨至84500元/吨价格区间内再开始加大套保力度。
风险
各地政府因保产值等原因,对于政策推行力度不够,导致再生资源税务整改推进缓慢,同时对于短期废料供应的抑制不及预期。
● 华泰期货已经发布的有色金属专题报告20250918:《废铜行业税收政策调整对当前行情影响探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