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有一类资产格外“另类”:它们没有复杂的底层技术,没有强大的应用场景,甚至常常被老牌投资者视为“玩笑”——但它们却能在短时间内掀起市场狂潮,价格翻百倍、千倍,让无数人又爱又恨,这就是meme币(模因币),从2021年狗狗币(Dogecoin)的“一币难求”,到2023年柴犬币(Shiba Inu)的“万倍神话”,再到2024年特朗普特朗普币(Trump $TRUMP)的横空出世,meme币的每一次“出圈”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它究竟是怎么来的?

meme币的“基因密码”:从互联网“梗”到文化符号
要理解meme币的起源,得先从“meme”这个词本身说起,1976年,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meme”概念,指代文化基因——即通过模仿、复制传播的思想、符号或行为,比如流行的表情包、网络热梗、经典台词等,在互联网时代,meme的传播效率被指数级放大:一张“滑稽熊猫”表情包、一句“狗头保命”的口头禅、一个“元芳你怎么看”的梗,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网民的集体记忆。
meme币的本质,就是将这种互联网“meme文化”与加密货币结合,用“币”的形式为文化符号赋予“价值载体”的属性,它的诞生逻辑很简单:找到一个足够有传播力的“梗”,通过社区共识将其包装成一种“可交易、可持有”的资产,利用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吸引关注,最终形成“玩梗即投资”的狂热氛围。
狗狗币:从“玩笑”到“比特币的调皮弟弟”
meme币的鼻祖,非狗狗币(DOGE)莫属,2013年,美国程序员比利·马库斯(Billy Markus)和杰克逊·帕尔默(Jackson Palmer)想开一个“加密货币界的玩笑”——当时比特币正被部分人过度严肃化,他们觉得需要一个更轻松、更亲民的“反主流”币种。
他们以日本柴犬“Doge”的表情包为原型(这个表情包早在2010年就已走红网络,配文“such wow, very coin”等狗头英语),创造了狗狗币,技术上,狗狗币几乎“复制粘贴”了莱特币(Litecoin):采用Scrypt算法,没有总量上限(每年会新增50亿枚),交易速度快、手续费低,这些“不严谨”的设计,反而让它摆脱了比特币的“严肃包袱”,成为网友间打赏、小费的工具——比如Reddit用户用它给优质内容打赏,Twitter用户用它互相“发红包”。
起初,狗狗币只是个小众“梗”,直到2021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多次在社交媒体“玩梗”:晒出自家柴犬“Floki”的照片,称狗狗币是“人民的货币”,甚至宣布“SpaceX将接受狗狗币支付火箭发射费用”,马斯克的“带货”直接引爆了市场,狗狗币价格在3个月内从0.05美元涨至0.7美元,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成为加密货币市场前10的“庞然大物”。

从“玩笑”到“主流币种”,狗狗币证明了:meme币的“价值”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共识”——只要足够多人相信它有价值,它就能产生价值。
柴犬币与“Meme战争”:从“模仿者”到“挑战者”
如果说狗狗币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柴犬币(SHIB)则是“精准复刻+升级”的典范,2020年8月,一位匿名用户“Ryoshi”以太坊上创建了柴犬币,直接对标狗狗币:同样以柴犬表情包为IP,总量从狗狗币的“无限量”改为“千万亿枚”(通过通缩机制和燃烧部分币种制造稀缺性),并推出“去中心化交易所Shibaswap”等配套生态。
柴犬币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复制了狗狗币的“梗”,还构建了完整的“meme叙事”,它提出“狗狗币的竞争者”定位,发起“Meme战争”;通过大量燃烧币种(将币发送到无人私钥地址)制造“通缩焦虑”;甚至推出“柴犬币元宇宙”等概念,让社区用户感觉“不只是炒币,是在参与一场文化运动”。
2021年10月,马斯克再次“助攻”,称“拥有柴犬”,柴犬币价格单月暴涨1000%,市值一度突破4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柴犬币带动了整个meme币赛道的爆发——狗头币”(Dogwifhat,简称WIF)、“朋克柴犬币”(PEPE)等模仿者层出不穷,形成“百meme争鸣”的局面。
meme币的“诞生公式”:梗+社区+共识=狂热
从狗狗币到柴犬币,再到后来的“特朗普币”“特朗普宝宝币”(Baby Trump)、“元宇宙朋克币”(Meta Punk)等,meme币的诞生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公式”:

一个“足够 viral 的梗”:这个梗可以是经典表情包(如Doge、Pepe)、流行文化符号(如特朗普、名人IP)、甚至是无厘头的自创符号(如“狗头”“柴犬”),关键是它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引发网民的“情感共鸣”和“模仿欲”。
一个“强共识的社区”:meme币没有团队背书、没有技术壁垒,它的生命力完全来自社区,早期创始人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Twitter、Telegram、Discord)聚集一批“铁杆玩梗党”,这些人不仅是投资者,更是“meme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会主动创作表情包、写段子、喊口号,让meme币从“小圈子”走向“大众视野”。
一个“点燃情绪的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可能是名人喊单(如马斯克)、热点事件(如美国大选、体育赛事),甚至是社区自发的“拉盘”活动(如交易所上线、巨鲸买入),它的作用是打破“信息茧房”,让大量圈外人涌入,形成“FOMO”(害怕错过)情绪,推动价格暴涨。
meme币的“狂热与风险”:一场“共识游戏”的狂欢
meme币的诞生,本质上是互联网“去中心化文化”与加密货币“金融属性”结合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金融“价值投资”的逻辑,用“玩梗”和“社区共识”重新定义了“价值”——正如网友调侃:“比特币是数字黄金,meme币是数字烟花,烟花不产生价值,但足够绚烂。”
但绚烂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meme币市场几乎没有监管,价格完全由情绪和资金推动:今天可能因为一条马斯克的推特暴涨,明天也可能因为一个“利空传闻”归零,2022年,不少跟风meme币的投资者“高买低卖”,最终血本无归;甚至有些meme币是“诈骗项目”(如“Rug Pull”,团队跑路后币价归零)。
正如狗狗币联合创始人比利·马库斯所说:“狗狗币是个笑话,但它是个有趣的笑话,如果你投资它,请确保你不会输掉生活费。”
从“梗”到“币”,是互联网的狂欢,也是人性的试炼场
meme币的诞生,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文化的胜利——它证明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梗”可以有多大的能量,一群人的“共识”可以创造出怎样的“价值幻觉”,但归根结底,meme币是一场关于“信任”和“情绪”的游戏:它能让普通人一夜暴富,也能让投机者倾家荡产。
对于meme币,我们可以不参与,但无法忽视它背后的文化逻辑:在这个“万物皆可meme”的时代,价值或许不再只取决于“实用”,更取决于“我们愿意相信什么”,而meme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