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话】《孙子兵法》其八(九变篇)

芝麻大魔王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简评:《九变篇》反映了孙武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

  本篇首先阐明将领必须按照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来灵活地指挥自己部队的行动。五个条件是: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其次,阐述将领在外必须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这就是“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然后归结到“君命有所不受”。

  第三,指明“必杂于利害”的九变的一般原则;还要对不同的作战对象采用不同的斗争手段,例如:“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第四,指出将之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作战往往由于将领这“五危”而走上失败的道路,甚至全军覆没。

  孙武这些军事思想在当时是有其重大进步意义的。

  一、孙武的这种军事思想,贵在一个“变”字。战争本身是生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战争的指挥者必须随机应变才能正确地指导战争。孙武能够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诸侯情况,不同的将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这里有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孙武的这种军事思想是建立在“杂于利害” 即“重利轻义”和“战道必胜”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功利主义上的。孙武把战争看成是“安国全军之道”,认为“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他给新兴地主阶级用战争手段夺取政权,提供了一条正确的军事路线。孙武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功利主义出发,公开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 的主张。孙武在《谋攻篇》中还明确指出“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大胆地指责君主,把不了解实际,不懂得军事,硬要倒行逆施的行为斥之为“患”。

  孙武所说“九变”的军事思想,只是从地理条件和将帅的角度提出来的,他看不到士兵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孙武的“九变”思想的局限性。孙武虽然提出了“杂于利害”、“战道必胜”的原则,但他并不懂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本质区别;他所讲的“利”只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功利主义,并不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军事史话】《孙子兵法》其八(九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