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陆良:夯实蚕桑产业基础 拓宽乡村振兴“丝路”
近年来,陆良县充分发挥“中国蚕桑之乡”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锚定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服务指导等一系列举措,为蚕桑产业筑牢发展根基,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新丝路”。

走进陆良县芳华镇双合村委会蚕桑养殖户张国荣的蚕房,县蚕桑服务中心生产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蚕宝宝的养殖情况,并针对当前养殖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你家的是一龄蚕,要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早上都要消毒一次,并且在喂叶之前,要做好扩座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蚕体无病高产。”陆良县蚕桑服务中心生产技术科科长郭室生叮嘱道。

此前,双合村蚕桑产业存在规模分散、链条短等问题,导致养蚕效益较低。为改变这一状况,村委会整合移民奖补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自筹资金共计7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一筹建、资源资产统一开发,大力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有效推动了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实现了从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养蚕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了蚕桑产业的质效。

芳华镇双合村党总支书记彭窝明介绍道:“双和村委会围绕产业振兴发展新植桑320亩,培育优质大户8个,春蚕养殖90张,预计产值28万元。今年预计增收50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30万元。”

在蚕桑产业链中,1至2龄小蚕的饲养环节对桑叶质量、养育环境、养育技术及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极高,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部分。为解决这一难题,陆良县积极推进小蚕共育室建设,培育专业共育主体。
陆良县马街镇大西村委会养殖户王吉生已养蚕46年,一直负责当地的共育室工作。他说道:“现在是第一季春蚕,养了106张,计划全年养460张,纯收入在16万左右。”

此外,陆良县蚕桑服务中心组建了4个科技服务小组,深入乡镇、村(社区)、田间地头,为蚕农提供桑园种植地块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大蚕饲养、蚕病防治、上蔟采茧等全过程、一条龙技术指导管护服务 。

陆良县蚕桑服务中心副主任桂媛介绍道:“近年来,围绕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我们主要从优布局,强基地,育主体,打品牌,促融合,优服务等方面发力。自去年10月份开始统一加强冬季桑园管理,于5月5日统一发放蚕种2.1万张,开展统一田间技术指导服务580人次,统一宣传发动并发放告知书660份。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确保春蚕及全年蚕桑丰产丰收,推动蚕桑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睿君 梅江文 牛陈敏(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