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走基层|“宝藏”骑行道迎来65岁“机车奶奶”
“轰——轰——”5月24日上午9时多,邢台市信都区七里河同心岛被引擎轰鸣声点燃,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辆重型摩托车整齐列阵,邢台重机摩托嘉年华活动即将开启。
5月24日上午,在邢台市信都区七里河同心岛,王爱春骑着黑色挎斗摩托车准备出发。河北日报记者 吕若汐摄
在长长的车队末尾,一辆黑色挎斗摩托车格外显眼,车手是65岁的北京女骑手王爱春。她穿着亮红色皮衣,脚蹬低帮皮靴,双腿紧贴车身,墨镜遮面,又飒又美。“我骑这车好几年了,稳当得很!”王爱春展颜一笑,精气神儿十足。
在王爱春摩托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张贴着贵州、云南、新疆等地的路线贴纸。“这都是今年新贴的,前两年的贴满了就揭下来收着了。”王爱春看着这些“骑行勋章”笑着说,即将满60岁的时候,她在子女支持下考取了驾照,随后便骑着这辆挎斗摩托车开始旅行。
王爱春翻出手机相册,上千张照片全是旅途风景。5年间,她与骑友结伴走过了全国10多个省区市,行程超9万公里。“每次出发都是新的开始,看不同风景、尝各地美食,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她说。
10时许,记者戴上头盔,钻进王爱春的摩托车挎斗,和她一起体验速度带来的心跳与激情。发车令一响,车队从同心岛鱼贯而出。七里河、好南关……一路行来,市民欢呼声与引擎声汇成城市狂欢。“邢台人真热情!”王爱春扯着嗓子说。
出城西行,抗大路如一条缎带铺展在眼前。这条全长48公里的公路,不仅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而且风景奇佳,重机摩托车队穿行在这“红川绿谷”间,宛如画中游。
别看现在骑行技术如此娴熟,刚上手时并不容易。为了熟练掌握油离配合,王爱春在驾校空地转了整整3天。胆大心细、克服恐惧心理,慢慢地,重型摩托车在她手里变得驯服了,很快拿到驾照。“该想就想,想做就做,别怕吃苦,别留遗憾。”她说,年龄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有梦想啥时候都不晚。
近年来,邢台市依托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太行泉城骑行”品牌,推动骑行运动常态化发展。这次开展的重机摩托嘉年华活动,就是想打出“跟着机车游太行”的名气,吸引更多游客来访太行泉城。
“一路跑得真痛快!”王爱春说,骑行在路上,尽情饱览山、水、林、田、湖等多样地貌交织的美丽景致,沉浸式感受“红川绿谷”的独特魅力,这真是一条“宝藏”骑行道。(河北日报记者 吕若汐)
责任编辑: 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