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理论形成体系(上)

芝麻大魔王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理论成熟、形成体系,是在全面抗战时期,与毛教员思想的成熟是一致的。毛教员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高度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全面抗战时期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文章相继发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思想教育实践的结合达到了完善的程度,找到了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解决了思想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党的七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01

  奠定思想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当全面抗战即将来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同时还为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夏,毛教员先后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科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全党端正思想路线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实践论》着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面,彻底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揭露其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系统地阐明人的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同时指出,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实践论》还深刻地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论》提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实践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奠定了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论基础。要求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树立实践的观点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制定出思想教育正确的理论、原则、方针和方法。检验思想教育的理论、原则、方针和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实践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

  《矛盾论》全面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对立统一法则。毛教员根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党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刻阐述了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和区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的同-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为党的思想教育莫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又是普遍地存在着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思想教育就应从矛盾的观点出发,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思想教育在解决矛盾的实践中,还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不可一刀切。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众多的矛盾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在纷乱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原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努力促进矛盾的转化,又要敢于揭露矛盾,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转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物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使人的思想转化的外因,它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自身起作用,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转化为被教育者的内心要求,绝不能强加于人,更不可越俎代庖。

 

  02

  思想教育若干重要论著的发表

  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各领域成功地开展了思想教育,而且注重从理论上总结思想教育的经验教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专门性著作系统阐述思想教育的重要地位、任务、内容、方法等,从而丰富了党的思想教育的理论宝库。

  1938年1月,周恩来发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周恩来指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迅速建立坚强的政治工作,提高民族抗战的战斗力。把官兵、军民团结成一个人、一条心,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战斗到底。第二,论述了抗战军队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务与内容。周恩来首先阐明了抗战军队政治工“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革命军队的战斗力,作的目的,他说:保证战争的胜利,是使军队本身团结起来,军队与人民结合起来。据此,革命政治工作应分为军队、居民、敌军三个方面的工作。军队内部的政治工作就是要向全体官兵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对地方居民的政治工作就是要保护人民的利益组织人民,武装人民,发动人民肃清汉奸。对敌军的政治工作主要是瓦解和涣散敌军,要经常地对敌军进行宣传煽动。第三,明确了政治工作的组织与方法。

  周恩来指出,“要进行革命的政治工作,获得政治工作的完满效果,必须建立严格的政治工作制度与健全的政治工作组织。”必须在军队的各级,从最高的全国的总政治部直到连队的政治指导员,建立其独立的组织系统。在进行政治工作中还必须注意政治工作的方法。政治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每一部队历史、组织、习惯组成成分、官兵关系等不同情况,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民等不同的复杂条件,采取灵活的方式去进行工作。

  周恩来的《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初期,对党的思想教育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并对抗战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了全面阐述,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及其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941年6月,张闻天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了《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阐述了宣传鼓动工作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范围和任务。张闻天在《提纲》中指出:宣传鼓动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活动。宣传与鼓动是两个不同的环节,宣传工作主要是文字上的,带有经常性的特点。鼓动工作则主要是口头上的,带有临时性的特点。党的宣传鼓动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举凡一切理论、政治、教育、文化、文艺等等均属于宣传鼓动活动的范围。”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的理论、党的纲领与主张、党的战略与策略,是在思想意识上动员全民族与全国人民为革命在一定阶段内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第二,论述了宣传鼓动工作的目的与内容。张闻天指出,党的宣传鼓动分为党内教育和群众教育两大部分。“党内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党政治理论的水准,思想上巩固党的队伍,培养掌握马列主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干部。”群众教育工作“就是利用群众所熟悉的事实及切身的问题,目前国际国内或当时当地所发生的事件向群众解释,使群众认识事件的真象”,引导群众走革命的道路。党的宣传鼓动的内容是: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与具体政策,中国历史,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知识等。

思想教育理论形成体系(上)

  第三,提出了宣传鼓动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张闻天指出,宣传鼓动工作的基本原则有:要掌握党的路线与政策;要正确估计客观环境;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要根据群众自身的政治经验、觉悟程度与文化水平进行宣传鼓动;要坚持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要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方式;要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的工具等。关于宣传鼓动的方法,张闻天指出,我们要掌握宣传鼓动工作的一般方法与特别方法。宣传鼓动要有说服力,要特别注意宣传内容的充实语言要简单、明了、清楚、透彻,事实真实、生动。讲话要生动,富于情感,富于煽动性,时间要短。

  第四,强调了宣传鼓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张闻天指出,要注重宣传鼓动干部的培养,宣传家和鼓动家要具有很高的宣传鼓动素质。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和组织工作对于我党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缺一”。要加强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宣传工作的组织系统。张闻天最后强调指出:“全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必须统一在中央总的宣传政策领导之下”,反对各自为政的宣传政策。《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一文,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标志,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第296-297 页、第302页、第311页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3页、第95页、第99页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99页、第301页、第302页、第303页、第304页、第305页、第306页、第309页、第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