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增额终身寿险下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款产品不再有保障了,也就是说,如果投保人不满足条件,可以选择退保。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很多纠纷。所以,这个政策还是非常人性化的。不过,对于一些不了解保险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麻烦。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买的保险是否合格,也不道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增额终身寿险纷纷下架!频频被监管点名的爆款,存有哪些误区?
优质回答1:作为金融界的三大马车之一的保险,真的可利用!
增额寿当一个钱包存钱,或者养老,或者是给孩子做教育金都可以的,就是讲的时候没有讲得好,其实这个产品真的是奇货可居,估计很快就会没有了。
谁不想让自己的钱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是持续不断地变多,不像银行存款,今年存三年到期了,再存利率跌了,你有没有办法?但是你能不能想象一种我存了三年?五年,我存了一辈子,它一直保持是我想要的利率?现在就有这种产品,就是保底3%,现在递增按3.5%的福利递增的产品。但是有多少人懂得这个产品呢?一说买保险,他们都吓跑了啊!
昨天我和我的客户商量让他的续期继续交,因为他的银行卡要重新再签约一下,他对此非常的不信任,觉得保险公司是不是骗他?我说你的所有资料都在这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怎么能骗你呢?你已经交了第七期了!
他说他的钱都去买了基金,现在亏的不得了,也不敢拿出来。我就给他说,当时我们买这个产品的时候,可以追加的,你怎么不去追加呀?追加上以后保底按3.5%的利率计算,你就坐在那里收钱就好了。当时她不信任,现在我给他拿出来实例,他一看他后悔死了!
增额终身寿的误区就是没有给别人展现已经现成的例子!这时间没有花到位,没有给客户讲清楚到底。能保底多少钱?能拿多少钱?活多久?拿多久?想拿出来就能拿出来。这个讲不透。别人还是以为你是骗子!
如果把它买基金的钱全都放进去,每个月结一次帐,一次也有六七百块钱。躺着就可以挣钱的事情,就不愿意做。光怕别人骗他,结果基金亏成这样子,后悔也来不及呀。不过现在知道也不晚,等到下一次他就懂了,我说可以先放进去1000块钱试一下。等你确认无误了,你再往里放钱也可以。
有一天有个工人帮我修房子,我就给他说自己要存一点钱给自己,毕竟年龄大了,你把所有挣的钱都给了孩子,等你有事了你再给孩子要,孩子不一定给你,他非常认可,问我要存多少,我说这看你自己需要多少,假如你的退休金一个月2000块钱,你想再增加2000块钱,那就到算你每个月要放。一万或者两万,在这个账户里,想要的多就多放下,要的少就少放,根据你的要求来说。
他当时觉得我说的是对的。年龄大了操作手机没有那么会操作,如果有一个这样的账户。把钱放进去,一直会增长,直到自己年老去世了。剩下的钱可以再留给孩子,这两不耽误:可自己花,也可以给孩子。这样的事情多好,但是我们可能宣传的不到位,也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想听我们宣传,所以就错过了这大好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个增额终身寿,我的客户非常想要,我们俩双录了六次都没过,他非常的生气,觉得自己可能和这个账户无缘。他说明明我用钱放在这里,就是等着保险公司来扣,它却不扣我的钱,觉得我是个穷人!让我感觉到他说的话真的又可笑又心酸!
对的产品卖给对的人,卖给需要的人,这是皆大欢喜的,如果有人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想了解,那压根那就是个错的人,不要花那么多时间给他讲了,因为你讲的越多,他以为你骗他越多!
现在增额终身寿的政策也变了,各个保险公司已经从10月15号以后再录单,就变成2023年1月1号生效了,因为有很多人认可了他,今年保险公司的任务早就完成了,再做就是下一年的任务,你看保险公司好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的,不像别人想象的保险就是骗人的,他骗你几个钱呀?人家买的多的上亿。难道说他们做公司的没有财务人员吗?他们难道说就没有去打听吗?他们也会算呀,他们都敢买,为什么你就试也不敢试一下呢?这就是人的思想问题。没钱的人更加没钱,有钱的人稳定的收入就在那里,咱不是说谁对谁错?那就是思想不一样产生的结果差别很大!
可能销售误区是存在没有比较,假如我们把五万块钱存到银行,现在的利率是一致的,我们能算出来。五万块钱,三年以后拿多少钱,或者五年以后拿多少钱,我们假如放在增额,终身寿礼。看看。对比一下数字就知道了,而且。保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3或5年就拿完,你还没有交完了,你就拿完了,你说能够本钱不够?
活多久领多久?这个思想要是没有,那就没法谈。因为我们养老,谁也不知道我们能活到哪一天呀?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十多年前就开始买保险的老客户和资深理财规划师,我可以很专业地告诉大家:买终身寿险一定要货比三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事实上,客户大多不清楚,很多终身寿险保底3.5年复利计息是假的。对于普通客户来说,要想不被忽悠,一定要看现金价值(通俗地说,现金价值就是客户退保时能拿到手的钱),因为那才是货真价实的。
关于产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例如:以一次性100万投资计算,某公司虽然也宣传的保底3.5复利,到第十年现金价值却只有130万。另一家公司却有144万,足足相差了14万。
所以,买终身寿险产品一定要自己拿着计算器多对比,择优录取。不要被人情和广告忽悠,理性选择。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定要理解保险是基于未来的一种保障,它更偏重于保障,而不是偏重于赚钱。
增额终身寿险是现阶段寿险市场热销的产品,它是在原有终身寿险的基础上实行保额逐年增长。通常情况下,要高于现阶段的存款利率水平,这样的产品和传统意义上的分红险相比增加了保额分红的概念,因此现在寿险市场出现了热销的场景。
但这款产品保额的增长,不是简单的存款利率增加,它的增长,仅仅是保险金额而非现金价值,因此市场上容易产生与存款高利率相混淆。
另外,它本身是一款终身寿险产品,因此它是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享受保险金权益的,因此也不能简单地以存款产品类比。
大家在选择一款保险产品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保险需求来进行选择,如果是重在保障方面的,还是应该购买传统的保险产品。如果是重在投资收益,那就要审慎地选择投资,连接万能或者相关的其他分红产品。因此,没有没用的保险,只有不合适的保险产品,这都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
2、华夏南山松停售了吗?
华夏南山松目前并没有停售。
华夏南山松(鑫享版)在成百上千款增额寿险里面,收益虽然不是更高,但属于中偏上;功能方面比较太缺,增额寿里的钱不是放1、2天,而是可能几十年,收益高,但是不能去到自己想给到的人手里,那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3、你了解增额终身寿保险吗?
优质回答1:增额终身寿,本质还是寿险。但和普通的寿险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和普通寿险比,增额终身寿正好能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保障期满后,人死了,保险白买了;
二是人死了,钱自己用不到。
文章开始,跟大家分享一段最近与保司友人的对话。
友人:
我看很多保险自媒体最近推养老金和增额终身寿险很猛啊,你为什么不写呢?
我:
像是增额终身寿,确实有几款产品挺不错的,我一直没写,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认为保险的主要功用还是保障风险,目前绝大多数家庭保风险的产品都不是很充足。很多家庭买过保障型的产品以后,哪有预算买这些养老金啊,增额终身寿?
二是长期3.5%的复利可能很多家庭都看不上,虽然我清楚几十年后这个收益其实很可观,但是目前市场并没有认清楚这一点。
所以为了”启发“市场认知,你看市面上的文章都很夸张,
要不就是复利转单利,年化百分之十几都来了,这不骗人吗?
要不就是黑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有个风吹草动就往死里黑,感觉明天整个银行体系就要完了,至于吗?
友人:
老弟,你这认识就有失偏颇了。
先说之一点,你有没有想过买保障型保险跟买储蓄型保险的,压根就是不同的需求。
你看现在存款利率和货币基金收益不断走低,你让普通家庭找个3.5%复利的产品不好找的。
但是每个家庭都有长期"储蓄"的需求,这笔钱一定是要无风险的。
至于第二个点,启发大家的认识,不正是你需要努力的吗?
听过以后,我竟一时语塞,“每个家庭都有长期‘储蓄’的需求”一语击中了我。
这两年,大家可能会有类似感受,无风险的钱越来越难赚。
像是余额宝,收益今年一度跌破2%
一年期利率不断降低不说,就连这两年爆火的智能存款也是不断限额降息,
从18年的4.5%-5% ,到19年的4%-4.5%,
再到今年的4%左右,而且也越来越难抢。
至于10年期国债,也在3%上下震荡。
不要跟我说基金股票收益高,我就问,有几个敢把自己“棺材本”全放里面的。
无风险的标的,确实在越来越少。
这类现象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某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界高先生曾在演讲中,把中日韩等4个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作了横向对比。
红线代表中国,蓝线代表日、韩等3个地区的平均。
客观规律是存在的,不同的经济体发展,往往会经历类似的周期。
由此可以大概推测,2010年的中国,在经济发展阶段是,相当于:
1968年的日本
1991年的韩国
1987年的X湾
图表 *** 时间是2019年,所以代表中国的红线停在了那里。
往后代表中国的红线是否会像蓝线一样下行,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经济增速趋于平缓,是一定的。
所以,随着经济放缓,投资变难,这两年,未来可能低利率、负利率的声浪也越来越大。
这个咱们不敢说一定,
但大趋势如此,我们提前买一些,复利3.5%左右的储蓄型保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按照监管要求,随着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逐渐下架,一类产品火了起来。
这就是增额终身寿。
它既可做教育金和养老金,也可以用作财富传承,留给子孙后代,而且提取灵活,收益率稳定,长期回报率高。
优秀的增额终身寿复利率在3.5%左右,非常不错。
下面,我们认真介绍一下这类保险。
增额终身寿,本质还是寿险。也就是死了,赔钱的保险。
但增额终身寿和普通寿险存在很大区别。
平日给大家介绍最多的是定期寿险,只保一段时间,
比如保30年,或者保到60岁、70岁。
保障期满结束,保障不再继续。
所以定期寿险的意义,是用来对冲关键时期家庭支柱身故(或全残),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类叫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不同。
它一保就是一辈子,什么时候人走了,什么时候赔钱,100%能拿到钱。
但终身寿险一般富豪用来财富传承的,
不建议普通家庭购买,保费太贵,容易造成经济负担。
和这两类普通寿险比,增额终身寿正好能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保障期满后,人死了,保险白买了;
二是人死了,钱自己用不到;
增额终身寿既不是死了才有钱的保险,也不是死了也没钱的保险。
它相当是一种储蓄险,让你的钱尽可能跑过通货膨胀。
所以如果身背债务,生怕自己有个万一,让家人陷入困境,想用较低保费撬动大杠杆的,就别看增额寿险了,不是它能解决的问题。
出生满28天-70岁可买,起投金额为5000,可趸交、3年交、5年交和10年交,且随时可以把钱取出来。
直接举个例子看它的收益。假设30岁男缴费3年,每年交10万,我们可以看它的现金价值演示表:
这里有两组数据,在投保页面“利益演示表”里可以看到,一组是身故赔付数据,一组是现金价值数据,现金价值可以通过退保随时取出来。
到50岁,可一次取回57万多;
到60岁,可一次取回81万多;
到70岁,可一次取回114万多;
到80岁,可一次取回161万多;
以80岁退保为例,总共投入30万,最后拿回了161万多,翻了5倍多。
投入时间越久,最后取回的钱越多。
钱还没取出来人就去世了,也不用担心,身故赔的钱≥现金价值,35岁去世赔48万,这时的现金价值不到20万,从42岁开始,去世赔的钱=现金价值。
金满意足臻享版最迟是12月31日24点前下架,但如果额度卖完,可能提前下架。
有一点要注意,根据监管要求,很多增额终身寿产品已经看不到“减保条款”了(通过申请减保,取出部分现金价值)。
但考虑到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而产品的现金价值稳定以3.5%增长,如果能减保取出一部分现金价值,相当于少一部分钱增长,既然对保司有利,应该也不用太担心。
(2)金满意足没了,再考虑增多多珍藏版
一句话读懂为何推荐:灵活 收益高
第二个值得买的是和泰的增多多珍藏版,由和泰人寿承保,也是下架后本次返场的产品,产品形态如下:
投保规则和金满意足没有大的变化,但收益相对金满意足稍微低点,同样的案例(30岁男,交3年,每年交10万)看现金价值:
到50岁,可一次取回57万多;
到60岁,可一次取回80万多;
到70岁,可一次取回113万多;
到80岁,可一次取回160万多;
这个收益只比金满意足少个几千块钱。
以80岁退保为例,总共投入30万,最后拿回了160万多,收益也翻了5倍多。
关于增额终身寿,再说一个加保的事,比如你年交2万交3年的计划,买完后发现买少了,想再买点,这就是加保。
但加保这个事别当真,产品现在说可以加保,以后可能变化,还是建议一次投到位,不要让自己后悔。
增多多珍藏版最迟也是12月31日24点前下架,但如果额度卖完,可能提前下架。
同样总结为一句话:
首先考虑金满意足,收益比增多多稍微高一点点,金满意足没了再买增多多。
优质回答2:一定会的
目前保本儿型的理财产品,除了 银行存款就是增额终身寿险了,因为 1、保证年复利3.5% 2、年金险的收益都不如他
优质回答3:一句话就是每年给你增长一些保额,只要被保险人活的时间越长,保额就增长的越高。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都是3.5%复利增长。
优质回答4:是因为年金类产品预定利率被监管限制了,保险公司退而寻求收益固定的增额终生寿(变种年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