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逻辑:
宏观降息预期与矿端成本支撑博弈供需宽松现实,铜价维持高位震荡
一、成本支撑稳固,但产业链利润分化加剧
1. 成本与利润动态
矿端扰动持续影响市场,铜精矿加工费(TC)小幅回升至 - 37.98 美元 / 干吨,但仍处于历史低位。这主要是由于智利特尼恩特铜矿仅 80% 区域复产、巴拿马铜矿年内难以重启,矿企议价能力维持强势地位。冶炼端利润承压明显,国内冶炼厂利润压缩至 500-800 元 / 吨,虽硫酸副产品收益部分弥补了亏损,但原料库存减少可能制约后续产量增速。
2. 产业链矛盾
供应端呈现放量态势,7 月国内电解铜产量同比增长 14.84%,8 月预估达 107 万吨(同比 + 14.6%),新产能爬产叠加检修结束共同推动供应增量。需求端则表现疲软,电网投资 1-7 月同比下降 5%,地产链萎缩拖累建筑用铜需求,且美国铜关税政策抑制出口订单,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对高价铜接受度较低。
二、宏观政策与基本面 “多空拉锯”
1. 宏观政策:降息预期 VS 通胀反弹
宽松预期持续强化,美国 7 月 CPI 同比 2.7% 符合预期,核心 CPI 反弹至 3.1%。不过通胀隐忧升温,7 月 PPI 环比飙升 0.9%(近三年最大涨幅),同比涨至 3.3%,这一数据可能延缓降息节奏,短期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2. 供需基本面:库存累积与成本支撑博弈
供应端呈现宽松格局,全球显性库存持续攀升,LME 库存增至 15.5 万吨,沪铜库存突破 8.6万吨,反映出淡季出现累库。需求韧性不足,现货升水小幅抬升至 210 元 / 吨,主要因交割月前货源偏紧,但下游对高价铜接受度低,成交以刚需为主,未能形成有效的需求拉动。
三、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宏观情绪与基本面矛盾交织,沪铜主力(CU2509)预计在 78,000-80,000 元 / 吨区间震荡。上行催化因素包括降息预期升温、矿端突发停产事件;下行风险则来自 PPI 数据触发降息预期回调、累库加速。
四、风险提示
上行风险
美联储超预期降息,美元指数破位下跌;智利 / 巴拿马矿端供应中断升级。
下行风险
国内地产数据恶化拖累铜消费;PPI 通胀黏性导致降息预期 “退烧”。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