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生活里的“定金”来理解期权,核心就是“花钱买一个未来的选择权”。
比如你看中了一款手机,现在售价5000元,但你担心下个月涨价(比如旺季可能涨到6000元),但又不确定到时候是不是真想买。
这时候你可以和卖家商量:我先付你100元“定金”,约定好“下个月我有权按5000元买这部手机”。如果下个月你想买,就用5000元买下(100元定金不退,相当于买这个权利的成本);如果下个月手机跌价到4000元,你不想买了,损失的就是这100元定金,不用强行买。
这里的“100元定金”就是期权费(买权利花的钱);“下个月”是到期日(权利的有效期);“5000元”是行权价(约定的买卖价格);你(付定金的人)是期权买方(拥有选择权);卖家(收定金的人)是期权卖方(如果买方要行权,必须按约定价卖,义务绑定)。
再分两种常见情况:
• 如果你觉得“未来会涨”,买的是“按约定价买的权利”(比如上面的手机例子),叫看涨期权;
• 如果你觉得“未来会跌”(比如手里有股票怕跌),可以买“按约定价卖的权利”(比如约定30元卖股票,跌了就按30元卖,不亏),叫看跌期权。
关键点:
• 买方:最大损失是期权费(100元),但可能赚更多(比如手机涨到6000元,行权能省1000元);
• 卖方:最大收益是期权费(100元),但可能亏更多(比如手机涨到6000元,必须按5000元卖,亏1000元)。
简单说:期权就是“花钱买个后悔药”——未来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损失买药的钱。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