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现货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周期,过去20年大致经历了四轮涨跌周期,分别是2004-2009年、2010-2012年、2013-2018年以及2019年至今。以下是对这四轮周期的具体分析:
• 2004-2009年:200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推动全球光伏需求增长,但多晶硅扩产缓慢,价格从28美元/公斤涨至2008年3月的475美元/公斤。随后,天合光能停止扩产,金融危机爆发,西班牙补贴政策调整,多晶硅价格在2008年12月暴跌至165美元/公斤。
• 2010-2012年: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起步,需求强劲,带动多晶硅价格升至80美元/公斤。但2011年,下游组件厂商库存积压,瓦克、OCI等大量投产,欧债危机爆发,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行业展开双反调查,多晶硅价格暴跌,2012年底跌至15-16美元/公斤。
• 2013-2018年:2013年,中国限制海外多晶硅进口,国内价格上行。2015年起,中国产能扩张明显,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多晶硅价格再次下跌。
• 2019年至今:2019年,在“双碳”政策支持下,光伏装机需求大增,多晶硅价格从2020年5月的5.84万元/吨上涨至2022年的最高点30.6万元/吨。2022年8月价格见顶后,由于产能过剩叠加需求弱化,价格进入下跌周期。
多晶硅价格波动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硅料的投产周期普遍晚于下游各环节12-15个月,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同时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价格波动周期产生重要影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