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军工板块午后大涨、精彩上演“V”型反转,今日开盘有所分化。截至10:00,海格通信、铂力特、长城军工等涨超2%。
细分赛道方面,卫星产业链早盘再次领涨市场。卫星产业ETF(159218)一度涨0.71%,成份股国机精工涨超8%、一度逼近涨停,光库科技涨超6%,截至昨日两者年内分别上涨100.06%、142.10%。
指数层面,中证卫星产业指数盘中再创新高,年内上涨23.58%,跑赢上证指数约12个百分点,β行情显著。
当前板块正处于产业化初期,组网加速驱动业绩与估值双击,但高峰未至。业内预计,2026年卫星发射量有望翻倍,当下或仍是产业链的黄金击球区。
分析来看,本轮卫星产业β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网)建设节奏明显提速、发射频率显著提升。
8月17日晚间,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回顾今年发射记录:02组至09组卫星分别在2月11日、4月29日、6月6日、7月27日、7月30日、8月4日、8月13日、8月17日成功发射——发射间隔从早期的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数天级别(3-5天),组网速度呈现指数级提升。
同日(8月17日),长征四号丙火箭在西昌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也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完成第590次飞行。
中信建投明确指出,自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国家主导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工程)的发射频率已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发射间隔的急剧缩短(从1-2月到3-5天)是卫星互联网迈入快速组网期的明确信号。
同时,千帆星座(另一重要项目)发射招标启动,海南商业发射场1、2号工位启用常态化发射,大型民营液体火箭(如朱雀、天兵、蓝箭等)陆续迎来首飞窗口,可回收技术验证稳步推进,以及民营火箭公司启动IPO辅导,共同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生态正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基本面方面,行业龙头半年报业绩亮眼也对板块形成强力支撑。
例如近日接连大涨的光库科技,8月18日发布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41.58%,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归母净利润5186.97万元,同比大增70.9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为1047.81万元,显示经营质量改善。
但整体来说,卫星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板块高风险、高投入特征明显,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上周五(8月14日),朱雀二号E型火箭发射失利,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属于行业技术迭代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且并未打乱星网的整体发射节奏,算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投资方面如果想更安全地分享行业发展红利,借道指数分散布局可能比单押个股更好——卫星产业ETF(159218)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专门聚焦卫星产业上下游的龙头公司,重仓国防军工(54%)、计算机(15.1%)、电子(12.2%)、通信(11.9%)等高科技、高增长潜力行业,能同时抓住军工板块、新质战力的增长点。
相比其他同类指数,卫星产业的风险和收益表现都挺不错,截至8月18日近一年收益超过60%。目前卫星产业ETF(159218)是市场上唯一跟踪这个卫星产业指数的ETF。
作者:ETF金铲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