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市场中个股被实施ST(特别处理)和退市的标准,主要依据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通常分为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四大类别。以下是根据现行规则(包括2024年修订的新规)整理的核心标准:
一、 ST(特别处理)标准
ST通常指“退市风险警示”,在股票简称前加“*ST”标记,以警示投资者该公司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主要财务类标准如下:
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准),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主板为3亿元,北交所为5000万元)。
- 这是新规下最主要的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标准。
净资产为负: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审计报告问题: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未按时披露报告:
- 因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行为,被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导致股票停牌
两个月。
二、 退市标准
当公司触及以下任意一项标准,将被强制退市:
1. 财务类强制退市
- 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公司因上述财务类指标(如净资产为负、审计报告问题等)被*ST,次年再次触及任一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则将被强制退市。
- “净利润+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不达标: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均出现“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规定门槛”的情况。
2. 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设暂停上市环节,直接退市)
- 股价过低: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
- 市值过低:
- 股东人数过少: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东人数均低于2000人(创业板为400人)。
- 交易量过低:连续120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创业板为200万股)。
3. 规范类强制退市
- 未按时披露年报/中报: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
- 公司解散或破产: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或公司因决议解散。
4. 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
- 欺诈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或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构成欺诈发行。
- 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导致连续会计年度财务指标实际已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标准。
- 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违法:公司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情节恶劣。
总结:
- *ST(ST) 是一个风险警示阶段,意味着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 退市 是最终结果,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 新规下,“1元退市” 和 “3亿元(主板)营收” 组合指标成为关键,旨在加速市场出清,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公告和财务数据,避免“踩雷”。
最后也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VIP低佣开户政策需要的加我微信自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