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以来,河南、山东等主产区持续阴雨天气,严重阻碍新花生的晾晒进度,导致市场新花生水分普遍偏大(如河南部分区域湿花生水分含量远超正常水平)。水分过高不仅降低了花生的干度(优质干货供给不足),还增加了霉变、发芽等品质问题的发生概率,部分产区因晾晒不及时,花生果出现发黑、腐烂现象,黄曲霉毒素等指标存在超标风险,严重影响花生的食用安全和加工性能。此外,春花生因前期干旱导致颗粒偏小、出成率下滑(如河南上蔡县春花生8个筛上出成率仅50%,较往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叠加阴雨天的二次伤害,优质货源占比进一步收缩。
一、供应端:收获与晾晒延迟,有效供给减少
2025/26年度,市场普遍共识,新季花生种植面积增加为主,除了豫南地区在生长季受干旱影响单产外,全国其他地方单产整体良好,预计整体供应稳中有增。而阴雨天气是花生期货市场短期波动
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持续降雨会阻碍花生的机收作业(如农田湿涝导致机械无法进地),延长收获周期;同时,晾晒条件恶化(如田间湿度高、场地积水)会导致新花生水分偏高(部分地区水分含量远超正常10%以下的水平),无法及时转化为可交易的干货。这种“收获延迟+晾晒受阻”的组合,直接减少了市场的有效供给,市场贸易主体集中采购东北地区上市花生,加大对旧作花生需求,短期对现货形成一定的支撑,进而推动期货价格短期偏强。
二、品质端:霉变与发芽风险上升,优质优价凸显
阴雨天气会增加花生品质问题的发生概率。水分过高的花生容易发霉(如黄曲霉毒素超标)、发芽,导致次品率上升。市场会对“优质干货”(干度好、霉变少)给予更高溢价,而次品则因难以进入主流市场而价格下跌。这就是市场规律“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这种“优质优价”的分化,会推动期货价格结构发生变化——近月合约(对应新花生)因优质货源减少而走强,远月合约(对应后续供应)则因市场对品质的担忧而承压。
现货历史上,2018年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持续降雨导致新花生品质下降与价格分化。具体表现为:品质问题:新花生水分偏高(部分地区水分含量达15%以上,远超正常10%以下的水平),霉变、发芽现象普遍,优质干货供给不足;价格运行:优质花生价格(如河南白沙通货米)较往年同期上涨10%~15%(达到4.2~4.5元/斤),而劣质花生价格(如水分超标的湿花生)下跌20%以上(仅为3.0~3.2元/斤)。
三、需求端:下游采购谨慎,油厂压价抑制价格涨幅
尽管短期供应减少可能推动价格走强,但阴雨天气也会抑制下游需求,同时也会导致整体供应后移。一方面,水分高的花生难以满足食品厂、油厂的加工标准,采购意愿下降;另一方面,市场对品质的担忧会导致下游企业减少库存采购,采取“随用随采”策略。此外,油厂因榨利低迷(如2025年9月油厂散油榨利亏损),叠加2024/25产季油厂原料收购偏多(同比上一产季多收20%以上),不急于收购,即使采购也会严格压价,进一步抑制期货价格的涨幅。今年部分油厂油料米合同报价较往年同期低100-200元/吨。
四、市场预期:提前计入天气影响,波动加剧
市场对阴雨天气的预期会提前反映在期货价格中。在收获季来临前,若气象预报显示将有持续阴雨,投资者会提前计入“供应减少、品质下降”的预期,推动期货价格上涨;而当天气好转或供应逐步恢复时,预期落空可能导致价格回落。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个核心,盘面在交易的是最后交割的量和预期,整体市场的价格反应的供大于求的事实,而且更多的是“劣币驱良币”带来的现货价格偏低的现实压制。
五、价格影响:优质优价凸显,整体价格重心波动下行
阴雨天气通常会强化花生期货的“近强远弱”结构(即近月合约价格高于远月合约)。这是因为近月合约对应的是新花生(受当前天气影响大),供应减少、品质问题会推动其价格上涨;而远月合约对应的是后续产季(天气影响尚未显现),市场关注的是供应压力后叠加季节性的淡季带来的价格承压,同时明年一季度末市场更关注长期的供需平衡(如新季种植面积、当季进口量)转换带来的影响。
短期策略:聚焦供应收缩与品质溢价,轻仓试多或区间操作
阴雨天气会阻碍花生收获与晾晒,导致新花生水分偏高、干货供给不足,优质货源(干度好、霉变少)因稀缺性获得溢价,推动期货价格短期走强。此时交易策略可围绕“供应收缩”展开:若气象预报显示持续降雨将影响主产区(如河南、山东)收获进度,可轻仓试多近月合约(如PK2511),止损设置在近期低点(如7750元/吨),目标看向干货价格支撑位(如8300元/吨);若价格已计入天气升水(如PK2511反弹至8000元/吨以上),且天气好转预期增强,可采用区间震荡策略(如7750-8000元/吨),高抛低吸赚取短期波动收益。
中长期策略:警惕供应恢复与需求疲软,逢高沽空或对冲
阴雨天气的影响通常是短期的,随着天气好转(如10月上旬降雨停止),新花生收获进度恢复,市场有效供给将逐步增加,叠加需求疲软(如油厂榨利低迷、食品厂采购谨慎),中长期价格可能回落。此时交易策略应转向“供应恢复”与“需求压制”:若近月合约(PK2511)反弹至高位(如8200元/吨以上),且新花生大面积上市(如9月下旬东北、河南麦茬花生集中上量),可逢高沽空远月合约(如PK2501),止损设置在8450元/吨,目标看向8000元/吨以下;也可采用跨期对冲策略(如卖出PK2511、买入PK2501),对冲短期供应收缩与中长期供应恢复的矛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