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者朋友:
上周五(10月10日)A股市场出现明显回调,上证指数
跌破3900点关口,不少客户朋友询问:“这是否意味着慢牛行情终结?”作为您的投资伙伴,小编想分享几点思考:上周五的调整是健康的技术性回撤,慢牛逻辑依然坚实。
调整原因:
技术性回撤而非趋势逆转
上周五市场回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上周四放量突破3900点后,部分获利盘选择兑现;其次,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等科技股两融折算率被调为零,引发科技板块集体降温;第三,高位股减持潮持续,如新易盛、东方财富等近期大幅上涨
个股出现询价转让。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市场短期情绪波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下跌并未伴随恐慌性抛售,两市成交仍维持在2.5万亿左右,上涨家数仍略超下跌家数,显示市场并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历史经验表明,2015年牛市结束确实始于降杠杆,但当前政策环境与当时截然不同——监管层多次强调"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降杠杆是常态化操作而非政策转向。
慢牛根基:三重支撑依然稳固
支撑A股慢牛的三大基础未发生根本变化:
政策面: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币汇率回升吸引外资流入,9月美联储降息后,10月28-2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4.1%(截至10月10日),中国央行跟进降息预期强烈,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
基本面:经济温和复苏态势延续,"十五五"规划相关部署将为市场提供主题性机会。有色金属、半导体等板块受益于全球大降息背景,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资金面:市场成交量持续维持在2万亿以上高位,显示增量资金仍在入场。尽管上周五出现调整,但北向资金净流入并未大幅减少,表明专业机构对后市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投资者应对策略:理性看待波动
面对短期调整,我们建议普通投资者:
- 区分波动与趋势:慢牛不是直线上升,而是"爬三步退一步"的震荡上行。历史上的大牛市中,适度回调是常态,但并未改变整体上行趋势。
- 避免情绪化操作:切勿因单日下跌而恐慌割肉。历史经验表明,频繁择时往往导致投资者错失市场中最关键的上涨时段,大幅降低长期收益。
- 优化持仓结构:适当降低纯题材炒作仓位,增加有业绩支撑的核心资产配置。关注贵金属(受益于全球降息)、核电(政策增量)、半导体(国产替代)等具备基本面支撑的板块。
- 坚持长期视角:历史数据显示,A股牛市通常持续较长时间,当前行情仍在健康发展阶段。技术指标也显示,中期上升趋势远未结束。
结语:风浪中见真章
上周五的调整恰似慢牛路上的一次“深呼吸”。市场在突破3900点后需要消化前期涨幅,为后续上涨积蓄力量。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提醒:“不要因为周末的暴风雨,就放弃下周阳光明媚的出行计划。”面对短期波动,我们建议您保持5-7成理性仓位,聚焦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标的,避免追高杀跌的陷阱。
投资如种树,不必因一场风雨而怀疑春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趋势不变,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方向不变,居民资产配置转向权益市场的趋势不变——这“三个不变”,正是我们坚守慢牛的信心所在。让我们以价值投资的眼光,在市场的波动中寻找真正的珍珠,共同见证慢牛行情的持续演绎。
祝大家投资顺利,收获满满!明天我们继续聊投资!
股票新开户优惠佣金,专属经理一对一服务,咨询联系可添加微信或电话联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