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每日观点
1. 上海东证期货10月14日发布报告认为,近期OPEC月报显示,2025年9月原油产量环比增长52.4万桶/天,其中沙特贡献了近一半的增量,达到996.1万桶/天。OPEC同时上调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至130万桶/天,并维持2026年增长预测不变。受此影响,油价出现短期反弹,但市场普遍认为反弹空间有限。与此同时,特朗普关于关税的表态有所软化,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进一步支撑油价上行。然而,考虑到OPEC主要成员国增产、中东炼厂季节性检修带来的出口增加等因素,短期供需格局偏宽松,预计油价难以持续强势。投资者可关注右侧做缩PDH利润的操作机会,但需警惕政策端的不确定性风险。
2. 宝城期货10月14日发布报告认为,当前钢材与铁矿石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价格承压下行。螺纹钢主力期价延续震荡回落,日跌幅0.81%,量缩仓增,库存去化压力较大,钢价预计将继续震荡寻底,需关注节后需求变化。热轧卷板同样偏弱运行,日跌幅0.70%,供应仍处高位,需求存在隐忧,库存增加进一步压制价格,需警惕需求转弱可能引发的产业矛盾激化。铁矿石方面,主力期价下跌2.07%,量仓扩大,需求端虽维持相对稳定,但供应偏高,叠加需求韧性减弱,基本面预期走弱,高估值缺乏上行动力,预计矿价将维持高位震荡,需关注钢材市场表现。总体来看,钢材产业链矛盾逐步积累,价格下行压力犹存,而铁矿石则面临供需失衡风险,短期震荡或为常态。
3. 五矿期货10月14日发布报告认为,近期铜价在市场对中美贸易局势担忧缓和的背景下出现明显反弹。2025年10月14日,伦铜3M合约收涨4.13%,报10802美元/吨,沪铜主力合约收于86520元/吨。LME铜库存减少至139350吨,Cash/3M升贴水增强,显示市场流动性偏紧。国内社会库存增加约0.6万吨,保税区库存同样上升,但上期所铜仓单小幅增至3.3万吨,现货升水期货80元/吨,表明铜价回调后成交有所回暖。广东地区库存增加,现货升水期货降至10元/吨,交投情况改善。此外,国内铜现货进口仍处于亏损状态,约为800元/吨,而9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环比略有回升。精废价差为3240元/吨,环比小幅收窄。从基本面来看,海外铜矿减产导致今明两年铜供应预期收紧,叠加国内精炼铜产量下降,供需关系对铜价形成较强支撑。若贸易摩擦仅是短期扰动因素,铜价有望维持强势。建议关注沪铜主力在85800-87500元/吨区间内的运行情况,伦铜3M则参考10700-10900美元/吨区间。然而,需警惕特朗普可能对中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波动对铜价造成的短期冲击。
4. 光大期货10月14日发布报告认为,棉花市场近期呈现承压运行态势。ICE美棉周一收跌0.47%,报63.54美分/磅,CF601合约环比下降0.41%,报13300元/吨。主力合约持仓量增至56.34万手,环比增加8508手。现货方面,棉花3128B价格指数报14450元/吨,较前一日下降45元/吨。国际市场上,特朗普相关发言引发宏观情绪波动,叠加美元指数维持在99以上强势震荡,对美棉形成压制,预计短期内仍将低位震荡。国内方面,新棉上市节奏加快,采摘与交售进度均优于往年同期,公检量逐步上升,供应端压力持续存在,郑棉短期面临下行压力。整体来看,市场缺乏明显利空,但上方压力犹存,预计郑棉将继续承压运行。
5. 五矿期货10月14日发布报告认为,当前棉花市场整体呈现弱势盘整态势,7月份先扬后抑,8月以来从高位回落并持续走弱,9月份则维持上方有压力的偏空头格局。截至2025年10月8日,全国共有413家棉花加工企业完成公证检验,总重量达19.6万吨,其中新疆地区占主导地位,检验重量为19.1万吨。基本面显示,棉花供需格局未出现明显改善,价格承压明显。从期权市场来看,棉花期权隐含波动率处于低位且波动较小,期权持仓量PCR指标低于1.00,进一步印证了近期市场的偏弱倾向。压力位和支撑位分别为14000和13400,表明短期内价格反弹空间有限。策略方面,建议以卖方期权组合为主,通过卖出看涨和看跌期权获取时间价值收益,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持仓头寸。同时可结合现货套保或备兑策略增强收益,控制下行风险。操作中需关注市场情绪变化及政策面动向,防范突发性风险事件对棉花价格造成冲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