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贝森特“准备对华征收500%关税”的论调?贸易保护主义的狂想还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芝麻大魔王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如何看待贝森特“准备对华征收500%关税”的论调?贸易保护主义的狂想还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2025年10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抛出一枚“经济核弹”——宣称参议院85名议员已支持授权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等行为加征最高达500%的关税。

这一数字远超常规贸易谈判范畴瞬间引爆全球市场:国际油价单日飙升2.3美元,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下挫,中国商务部随即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场看似突发的关税风暴实则是美国对华战略焦虑与国内政治博弈的集中爆发。

数字游戏背后的地缘棋局
贝森特提出的500%关税并非孤立事件。其背景可追溯至2024年美国国会酝酿的《俄罗斯能源制裁法案》,该法案旨在通过二级关税机制切断第三方国家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每日进口约200万桶俄罗斯石油,占俄出口总量的35%,而印度、土耳其等国合计占比达40%。美国试图通过极限关税迫使这些国家“选边站”,实则是对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粗暴干预。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指出。美国一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施压,另一方面却默许盟友日本、欧盟通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计划》对冲中俄合作。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其真实意图:通过制造贸易摩擦转移国内对通胀、债务危机的关注,同时为共和党2026年中期选举造势。

极限施压的“三重悖论”
经济层面:自毁长城的贸易战
500%关税在经济学上堪称“自杀式武器”!若实施中国对美石油出口将归零,但美国消费者每年需多支付12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更致命的是中国反制措施可能波及美国农业、航空等领域——2025年4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已因“对等关税”政策下降42%,豆农损失超30亿美元。

法律层面:程序正义的遮羞布
贝森特强调关税需国会立法授权,实则为政策披上“民主外衣”。但历史经验表明此类法案往往沦为政治工具:2018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款被用于对钢铝加税,最终导致欧盟、加拿大等盟友反击。此次法案若通过将开创“以国内法干预他国主权”的恶劣先例。

地缘层面:盟友体系的裂痕
美国试图拉拢欧盟、日韩等国组建“反俄能源联盟”,但响应者寥寥。德国经济部文件显示若切断俄油供应,其工业成本将上升18%。印度更直接拒绝配合,称“能源安全是非谈判议题”。这种离心倾向反映出全球多极化趋势下,美国单边主义已难服众。

中方的“战略定力”与反制空间
面对咄咄逼人的关税威胁中国展现出三重应对逻辑:

法律武器库:10月9日宣布对超硬材料、稀土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链。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占美电池进口量的65%,管制将直接推高特斯拉等企业成本。
市场多元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中东、拉美能源渠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石油量同比增长27%,对冲俄油风险。同时,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交易量突破3万亿美元,削弱美元霸权。
外交攻防战:在APEC、G20等平台联合发展中国家发声,揭露美国“长臂管辖”的非法性。10月14日,中俄伊三方能源会议达成共识,将建立独立于SWIFT的结算系统。


博弈终局:合作还是对抗?
历史经验表明极端关税从未达成政策目标。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覆盖商品达5500亿美元,但2024年双边贸易额仍达7600亿美元,较战前增长12%。此次500%关税若付诸实施将彻底撕裂全球产业链,而美国企业、消费者将成为首要受害者。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输家一定是发起者。”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郭家坤的表态,道出了全球化时代的本质。当美国沉迷于“关税大棒”的政治表演时,中国正通过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机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场博弈的最终答案或许不在于关税数字的高低,而在于一个国家能否超越零和思维,在相互尊重中寻找共赢之道。

仅供参考~

开户咨询点击头像咨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