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反内卷"撞上光伏底

芝麻大魔王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导语:“反内卷”重塑行业秩序际遇,外加光伏目前所处的多重“底部”境况,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介入时机。


当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好的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

在结束长达两年多的趋势性下跌后,光伏行业在今年夏天迎来了久违的投资机会。

进入6月后,光伏板块在先是经历企稳阶段后便开启快速爬升模式;10月9日节后首个交易日,光伏板块强势上涨,更是为最后一个季度收官之战开了个好头。

催化这一趋势性反转机遇的,正是国家层面剑指“内卷”的政策东风。

一系列“反内卷”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终结光伏行业内耗式的“价格战”,行业秩序在重拳下得到重塑。

不仅如此,在最新的四中全会公报中更是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显而易见,未来五年,政策将持续支持新能源发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光伏产业的潜在布局窗口期已正式打开。

一些基金公司当顺势把握这一机遇,布局光伏板块。比如,近日华夏基金发行的光伏ETF华夏(515370),便是瞄准了这一投资机会。

01 “多面”光伏

虽然“反内卷”指向的行业不少,但光伏成为政策首要关注目标不是没有来由。

类比钢铁、煤炭、新能源等行业,光伏在盈利方面承压最重。

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营收下滑至12473.23亿元,同比下跌12.83%;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当期亏损20.59亿元,同比下滑高达101.69%。(来源:iFind、华夏基金,截至:2025年10月)

供需失衡下的低价竞争,是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的元凶。

而光伏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自身本就存在的产能过剩,这是特定的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背景下,产能无序扩张的结果。

2020年的双碳目标下,政策给予了光伏不小的优惠条件,外加当时全球新能源转型需求增加,国内光伏行业引来快速扩张时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国内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其中以多晶硅、硅片为代表的上游环节,我国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占比甚至达到90%以上。

当注:我国光伏产业规模增速,资料来源:NCCC、CPIA、华夏基金,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另一方面,光伏需求却在各国的贸易保护下急剧下滑。

一边供给过剩、一边需求下滑,行业由此便陷入严重的价格战,低价竞争严重压缩着行业整体利润。

参照近些年的产品价格走势,比如电池组件的价格,距离高峰时跌幅有60%以上;硅料价格跌幅甚至超过了80%。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在光伏这一块毫无疑问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但内卷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不利长期健康发展。

当注:光伏板块资产减值情况(百万元),资料来源:Wind、国泰海通证券研究、InfoLinkConsulting公众号,数

根据已披露的公开资料,受价格下跌影响,近几年光伏板块的资产减值明显加剧。

此外,光伏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也在加速扩张的过程中逐步显现。这是因为它并非24小时运作,发电高峰和用电高峰是错峰的。

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令光伏板块从“高速扩张”的红利期快速转入“深度调整”的阵痛期。

02 新周期

政策层面则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今年市场便感受到了“反内卷”强有力的政策信号。

从去年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及6月出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政策对于“反内卷”的态度愈发坚定。

结合光伏这段时间表现,市场对于“反内卷”信号强烈的反馈变得积极。

注: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走势,资料来源:Wind、公开信息,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整体表现为低位企稳,并于今年6月走出触底反转向上行情。

另外光伏指数自今年6月以来上涨43.84%,跑赢同期上证指数27.65个百分点。

当注:光伏指数与上证指数涨幅对比,资料来源:Wind、华夏基金、广发期货等,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二级市场的走势同样也是对光伏行业基本面改善的反馈。

7月初以来,受“反内卷”政策预期、“不低于成本价销售”自律公约等影响,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已开始通过主动减产来应对困境。在硅片环节,根据Mysteel数据,中国主流硅片厂商7月硅片产量为51.7GW,环比6月下降7.18%。

除此之外,随着市场信心回复,光伏产业链细分环节如硅料、硅片价格已大幅上涨,电池片、组件价格亦有所恢复。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随着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多晶硅价格开始触底反弹,7月底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4.71万元/吨,较6月底的3.44万元/吨拉升近四成。

当下,“反内卷”的持续推进,正迫使光伏行业从无序的价格竞争步入规范化拐点阶段。

而站在投资的角度,目前的光伏也处于“三低”区域,具备较大的向上空间。

首先是盈利低点,光伏行业营收增长自2024年步入平台期,尤其利润在2024年深度承压,标志着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盈利预测的下修与利润收缩,直观反映了“需求弹性失灵”下的供需失衡。行业正从“激烈出清”转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预测数据表明,经历2024-2025年的业绩低谷后,行业利润有望从2026年起显著修复,预示着本轮调整后将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格局。

当注:光伏产业盈利预测,资料来源:iFind、华夏基金,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其次机构持仓处于低位。通过申万光伏设备指数进行统计,今年二季度光伏设备板块的公募基金(剔除被动指数基金)持仓市值为239.4亿元,占比流通盘的比例仅为2.1%,已回调至2018年的水平,整体上处于历史低位。

当注:光伏板块机构持仓水平,资料来源:Wind、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华夏基金,数据截至2025年8月

最后是估值低点。当前光伏的市盈率分别为25.85%,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政策催化,光伏产业PPI转正预期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若符合预期,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快将会打开。

当注:光伏行业PPI预测值,数据来源:Wind、华夏基金,截至2025年7月

03 正当时

参与成长性板块投资,好的进场点也是扩大投资超额的有效途径之一。

眼下,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发展,叠加“反内卷”重塑行业秩序际遇,以及光伏目前所处的多重“底部”境况,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介入时机。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受限于行业或公司研究的深度,精准踏准光伏板块节奏或者从中挑选出能够抢跑的企业,难度颇大。

通过指数投资的方式,参与光伏板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近日华夏基金推出的光伏ETF华夏(515370),便是一只聚焦于光伏行业的ETF基金。

据了解,该基金跟踪的指数为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该指数汇聚行业优质龙头企业,选取的公司业务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设备及电站运营等光伏全产业链领域,从上至下覆盖光伏制造、光伏系统、光伏应用等三大场景。

截至今年9月末,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特变电工、TCL科技、通威股份、正泰电器、晶盛机电、德业股份、TCL中环、捷佳伟创,合计权重为58.04%,成份股集中度较高,可充分受益本轮光伏浪潮带来的产业红利。

对于希望分享新能源时代红利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光伏ETF华夏(515370)布局全产业链龙头,或许正是捕捉下一轮成长机遇的关键窗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