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垃圾币,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幌子

芝麻大魔王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在加密货币的蛮荒时代,每一个新项目的诞生都伴随着“改变世界”的豪言壮语,但大多数最终都沦为资本游戏中的炮灰,Enso(ENSOR)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打着“DeFi创新”的旗号,包装出“高性能公链”“跨链生态”等宏大叙事,却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团队匿名、技术空心、拉盘割韭菜的本质,最终被社区贴上“垃圾币”的标签。

华丽的叙事:Enso的“画饼”艺术

Enso的登场,精准踩中了加密货币市场对“新公链”的狂热,2023年,随着Layer赛道竞争白热化,Enso宣称自己要打造“一个基于Cosmos SDK的高性能互操作链”,主打“低Gas费、高TPS、跨链资产无缝流转”,甚至还宣称已与多个“知名项目”达成生态合作,其白皮书洋洋洒洒数十页,充斥着“异步智能合约”“状态分片”“零知识证明”等晦涩术语,试图营造出“技术顶尖”的假象。

为了让故事更可信,Enso团队还抛出“代币经济模型”:总量10亿枚ENSOR,其中40%用于生态激励,20%给团队与投资人(锁仓期仅3个月),30%用于社区空投,10%归团队所有,他们宣称,随着生态项目落地,ENSOR将“成为跨链生态的核心价值载体”,价格有望“百倍增长”,这些话术精准戳中了散户对“暴富”的渴望,一时间,Enso在Telegram、Twitter等社区热度飙升,甚至有KOL为其站台,称其为“下一个Cosmos”。

Enso垃圾币,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幌子

人设崩塌:匿名团队与“技术骗局”

当投资者试图深挖Enso的“技术底色”时,问题接踵而至。
团队身份成谜,白皮书中只列举了“匿名核心团队”,声称“为了保护隐私不便公开信息”,但连基本的LinkedIn背景、过往项目经验都没有,在加密货币领域,匿名团队往往意味着“跑路预备队”——真正的技术创新者,从不害怕展示自己的履历。

技术“画饼”毫无落地,Enso宣称的“高性能公链”,直到2024年仍未推出主网,所谓的“测试网”也漏洞百出:跨链转账频繁失败,智能合约部署报错,社区开发者反馈“代码逻辑混乱,甚至不如开源的Cosmos SDK模板”,更讽刺的是,其GitHub仓库的提交记录稀疏,最近一次代码更新还是在半年前,所谓的“生态合作项目”更是经不起推敲,查无实据。

Enso垃圾币,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幌子

代币经济模型暴露割韭菜本质,2023年底,Enso突然宣布“解锁团队与投资人代币”,占总量的20%,消息一出,ENSOR价格应声暴跌50%,而团队与投资人早已在高位套现,随后,他们又启动“社区空投”,要求用户完成“转发推特、邀请好友”等任务才能领取,实则是为了拉新接盘——新用户入场后,老股东便开始疯狂抛售,K线图走出经典的“M头”下跌形态。

社区反目:从“信仰”到“唾弃”

随着真相逐渐暴露,Enso社区的裂痕愈发明显,早期投资者在Telegram群中质问团队:“主网何时上线?”“生态项目在哪里?”换来的却是管理员的禁言和删帖,而那些被KOL“割韭菜”的新手,则在社交媒体上哭诉:“投入了全部积蓄,现在价格归零,连客服都联系不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Enso的操作模式完全符合“垃圾币”的特征:无真实技术支撑、匿名团队、虚假宣传、拉高出货,它与市场上那些“土狗币”(Meme Coin)的区别仅在于——它披上了“DeFi创新”的外衣,更具迷惑性,正如一位资深DeFi玩家所言:“Enso不是创新,而是对创新概念的挪用和消费,它用故事换钱,用韭菜的信任填饱自己的口袋。”

警惕“伪创新”的陷阱

Enso的倒下,并非孤例,在加密货币市场,类似的“垃圾币”项目层出不穷,它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散户的投机心理,编织出一个个“财富神话”,最终留下一地鸡毛,对于投资者而言,Enso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远离匿名团队、警惕“画饼式”叙事、核查项目落地情况,永远是规避风险的第一准则。

加密货币的本质是技术创新,而非资本骗局,只有那些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具备长期价值的项目,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存活,而像Enso这样的“垃圾币”,终将被时间淘汰——毕竟,泡沫越大,破灭时就越狼狈。

Enso垃圾币,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