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智能合约等核心特性,正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并在证券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高度重视,证券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与区块链的结合,有望重塑业务流程、提升效率、降低风险、优化服务,开启证券市场发展的新篇章。
当前,国内区块链证券应用场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证券发行与交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
私募债/ABS发行与管理: 传统私募债、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发行流程繁琐,涉及多方参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且存续期管理成本高,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发行与登记平台,实现发行材料的可信共享、自动校验,加速发行审批流程,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利息支付、本金兑付等条款,大大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和运营成本,所有交易记录上链,确保了ABS底层资产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
IPO(首次公开发行)流程优化: IPO过程中涉及大量文件准备、审核、路演等环节,耗时较长,区块链可以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实现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等文件的安全存储与共享,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智能合约可以辅助自动触发审核节点、反馈意见收集等流程,提高各参与方协同效率,缩短发行周期。
-
证券交易结算: 传统证券交易采用“T+N”结算模式,流程复杂,涉及中央对手方、清算所、托管行等多个中介机构,资金和证券交割存在时间差和操作风险,区块链技术有望实现证券交易的“T+0”甚至实时结算(DVP,货对付),通过将证券登记为链上数字资产,结合智能合约,可以在交易达成时自动完成资金和证券的同步交割,消除对手方风险,降低结算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

证券登记存管与清算:增强透明,保障安全
-
分布式证券登记: 当前证券登记存管高度依赖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分布式的证券登记系统,实现证券所有权的实时记录与更新,每个节点都保存完整的账本,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效解决了“假账”问题,投资者可以直接持有证券权益,无需依赖中介机构的账户体系,降低了“证券挪用”等风险。
-
跨境证券清算与结算: 跨境证券交易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货币和结算体系,流程更为复杂,成本高昂,风险也更大,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跨境证券清算结算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处理不同币种的兑换、交割等操作,实现“一点接入、全球清算”,提高跨境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结算风险和成本。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透明,增进信任

-
可信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信息上链存证,利用其不可篡改的特性,确保信息自发布后未被篡改,为投资者提供可信的信息来源,减少信息造假和市场操纵行为。
-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 通过区块链平台,上市公司可以与投资者建立更直接、透明的沟通渠道,利用智能合约自动向投资者分红、发送股东大会通知、投票等,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和满意度,链上记录的股东信息也更加安全和准确。
供应链金融与ABS:盘活资产,服务实体
- 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ABS: 在供应链金融ABS中,区块链可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将其应付账款等确权为链上数字资产,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转让和结算,这使得上下游中小企业能够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快速获得融资,盘活存量资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监管科技(RegTech):赋能监管,防范风险
- 实时监管与合规: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为证券监管提供了新的工具,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节点接入实时获取市场交易数据、发行信息、资金流向等,实现对市场行为的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智能合约可以将监管规则嵌入其中,实现交易的自动合规校验,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挑战与展望:
尽管国内区块链证券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技术成熟度、标准统一、法律法规完善、人才短缺、跨部门协同等挑战,区块链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隐私保护与透明度之间需要平衡,现有法律法规对链上证券的界定和保护尚需明确。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政策的逐步明晰,国内区块链证券应用将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基于区块链的创新证券产品和业务模式,如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型证券平台、代币化证券等。“监管沙盒”等机制的推广,将为区块链证券应用提供更安全的试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