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当狗狗币(DOGE)因为埃隆·马斯克的“推特带货”价格一度冲上0.7美元,柴犬币(SHIB)在三个月内涨幅超300倍时,“meme币”这个词彻底从网络亚文化走向了大众视野,人们惊叹于这些“梗”驱动的加密货币如何创造财富神话,也好奇:meme币到底有多少种?是几十种、几百种,还是已经多到“数不清”?
meme币的“身份密码”:从“梗”到“币”的跨越
要回答“有多少种meme币”,首先要明确什么是meme币,meme币是一种以网络流行文化(即“meme”,梗)为核心驱动力的加密货币,与比特币、以太坊等注重技术应用的加密资产不同,meme币的价值更多依赖于“社区共识”“社交传播”和“情绪炒作”——它的诞生往往源于一个有趣的梗、一个流行的表情包,甚至是一句玩笑话。

比如狗狗币,2008年由程序员杰克逊·帕尔默(Jackson Palmer)和比利·马库斯(Billy Markus)基于“狗狗”这个梗创建,初衷是调侃比特币的“严肃性”;柴犬币则直接引用柴犬表情包“Doge”,2020年推出后,凭借“马斯克效应”和社区营销一炮而红;还有“狗狗币2.0”(Dogecoin2.0)、“柴犬姐妹币”(SHIBARMY)、“特朗普币”(TRUMP)等,无一不是从网络梗中“借壳上市”。
meme币的“家族图谱”:从“头部”到“土狗”的分级
全球meme币的数量并没有统一统计——加密货币交易所、数据平台(如CoinMarketCap、CoinGecko)收录的meme币数量差异很大,但综合来看,至少有数千种,且仍在不断增加,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头部meme币”:共识最强,存活概率最高
这类meme币通常有较高的市值、活跃的社区和一定的品牌认知度,是meme币世界的“正规军”。

- 狗狗币(DOGE):市值长期稳居加密货币前20,被称为“加密世界的比特币”,拥有马斯克、马克·库班等名人背书,社区共识最强。
- 柴犬币(SHIB):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空投”和“生态拓展”(如发行NFT、建立元宇宙)扩大影响力,市值一度突破400亿美元。
- 狗狗币的“亲戚”:如狗狗币的“分叉币”狗狗币经典(DOGEClassic)、柴犬币的“兄弟”柴犬姐妹币(LEASH),它们依托头部meme币的流量,维持一定关注度。
- 新兴头部:如2023年爆火的“PEPE币”(基于“悲伤青蛙”Pepe the Frog meme),上线3个月市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新一代“meme币之王”。
“中腰部meme币”:细分赛道,靠“梗”差异化竞争
除了头部,大量meme币瞄准特定“梗”或场景,试图在细分领域分一杯羹,这类币种数量庞大,市值从数百万到数亿美元不等,存活概率取决于“梗”的生命力和社区运营能力。
- 名人梗币:如“特朗普币”(TRUMP,基于特朗普形象)、“埃隆·马斯克币”(ELON,基于马斯克名字)、“泰勒·斯威夫特币”(TAYLOR,基于Taylor Swift粉丝文化),依赖名人流量短期爆发,但长期价值存疑。
- 动物梗币:除了柴犬,还有“狗狗币2.0”(SHIB2.0)、“猫猫币”(CAT)、“熊猫币”(PANDA)、“兔子币(RABBIT)”等,几乎每种动物都能对应一个meme币。
- 游戏/文化梗币:如“魔兽世界金币”(WOW,基于游戏金币梗)、“比特币耶稣币”(JESUS,基于比特币信徒“中本聪”梗)、“元宝币”(YUANBAO,中文社区流行的“发财梗”)。
“土狗币”(Shitcoin):纯炒作,生命周期极短
这是meme币数量最多、也是“死亡”最快的一类,它们通常没有明确的技术团队、实用场景或社区共识,仅靠“蹭热点”“拉群喊单”短期拉升价格,然后迅速归零,投资者戏称为“土狗币”。
- 2023年有人模仿PEPE币推出“PEPE2.0”“PEPE3.0”,上线即拉高,几小时后暴跌99%;还有“张三币”“李四币”等纯“名字梗”,连基本白皮书都没有,完全是“空气币”。
meme币为何“越滚越多”?三大推力
meme币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三股力量的推动:

低技术门槛:创建一个meme币只需要几行代码——基于以太坊、BNB Chain等公链的代币标准(如ERC-20),普通人就能在10分钟内“发币”,成本几乎为零,这导致大量“圈钱项目”涌入市场。
社交媒体与“名人效应”:推特、Telegram、抖音等平台是meme币传播的主阵地,一个梗、一条名人推文(如马斯克喊单“狗狗币”),就能在短时间内引爆流量,吸引散户跟风。
FOMO(错失恐惧)心理:当看到有人通过meme币暴富(比如早期买入SHIB的投资者),更多人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入场,进一步催生新meme币的诞生。
meme币的未来:是“万币归零”还是“剩者为王”?
面对数千种meme币,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它们还能活下来多少?
从历史数据看,超过90%的meme币会在1年内归零——要么是“项目方跑路”(拉高出货),要么是“共识崩塌”(热度褪去),但头部meme币(如DOGE、SHIB)凭借社区粘性、生态拓展和名人背书,可能会长期存在。
更重要的是,监管正在介入,2023年,美国SEC起诉多家meme币项目方“未注册证券发行”,明确部分meme币属于“证券”,需遵守监管规则,这可能会淘汰大量“无底线炒作”的土狗币,让meme币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化”。
meme币的“数量迷局”背后,是人性与资本的博弈
meme币有多少种?或许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它每天都在增加,也每天都在消失,但与其纠结“数量”,不如看清其本质:meme币不是“投资品”,而是“情绪游戏”,它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或应用,而在于“多少人相信它有价值”。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meme币的高收益背后是极高的风险——毕竟,用“梗”驱动的泡沫,终究会随着“梗”的过时而破灭,在追逐meme币的热浪时,或许更该记住:投资的第一原则,永远是“不懂不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