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陆家嘴论坛重磅消息太多,真金白银市场推动来了。
第一大利好人民币国际化
明显提速,这里面提到了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也就是说,央妈铁了心给大家接轨国际化;
第二大利好,科创板彻底放开了为盈利企业上市重启,比如说AI的商业航天这些热门板块很可能就会有加速IPO发行。
第三大利好,股市融资工具要变得更加丰富,科创债ETF,数据中心reits都给市场更多的融资方案,不仅仅是IPO这一点,所以市场的流动性蹭蹭往上涨。
第四大利好,跨境资金更自由了,外汇新政频出,QDII额度大增,跨境融资更是一路绿灯。相当欢迎你到境外融资。
第五大利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大升级,这里边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库要落地上海,离岸债也安排了,上海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再提升。
最后一个惊喜,就是股市重组要变得更快更灵活,未来股份有分期支付重组简易的程序,未来上市公司
重组也不用太拖沓好吧,归纳五大口一大惊喜,很多客户表示还没看到潘行长的回复,但是小金认为这些政策已经可以让市场有更好的流动性的话,我们拭目以待。
一过下午三点,吴主席这一系列发言太振奋人心了
整个资本市场加速开放,优秀的企业要飞速脱颖而出,先说外资今年10月起境外的合格投资者也就是QFII终于能参与我们这边的ETF期权了,先别着急担心外资爆炒会影响我们,这次文件只能做套期保值,也就是说让他们先逐步参与同时也要控制权限,这政策不仅让外资长线资金可以来,也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化地位。
第二,更牛的政策,科创板专门设立了一个成长层,没盈利的科技企业全纳入,股票名字加一个U给投资者提醒,说明没有赚钱,谨慎参与。资深的机构它当然可以直接参与,但是就相当于给大家加了个备注,这些公司情况怎么样,在命名里都告诉你了,也就是说你就记着U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提到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这些尖端领域,也直接送上了直通车秘密递交制度,让这些企业避免提前曝光,还能保证企业技术安全。
归根到底这轮改革就是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把更多优秀的公司迅速推到聚光灯底下,让市场的钱投得快投得准,让好公司尽快突破卡脖子,科技含量继续提升,ZJH这波操作,真的是振奋人心!
金融委刚发话5-10年内上海打造成全球顶级金融中心,其中最关键的一步说了,全面升级人民币国际支付体系。你可能会问他人民币国际支付是啥?我们不能国际支付吗?简单说现在全球生意绝大部分还是美元,所以潘行长说的单一主权货币,我们以后在自己的生意上用自己的东西不再受别人的货币限制,而以后启动国际贸易的人民币成本会更低,速度会更快,我们做生意的底气会更足,而事实上这事也不是拍拍脑袋的,已经准备很久了,咱们的人民币国际支付体系CIPS去年总交易额已经达到175万亿,同比增长43%,而未来还要继续提高支付的安全性透明度,让世界更多的人用上。所以现在的大动作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金融竞争的关键一步,让全球更多的人认可人民币使用,人民币交易规模更大,我们的话语权也自然会更大。而除了人民币还要完善黄金市场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建设上海黄金国际版的出口监管仓库,人民币搭配黄金,也就是说,我们的货币比黄金多少钱一克,不用多少美元一盎司,这一部分和黄金加强绑定,进一步加强货币的实用性。通俗点说以后人民币跨境支付升级,未来买卖全球商品出国旅游刷卡都可以用我们的货币。
国家层面上,我们也能长期摆脱美元依赖
今日,2025陆家嘴论坛正式开幕,多项重磅政策密集落地,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其一,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表态将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并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同时,科技金融试点加速推进,包括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创新路径,旨在打通“科技一产业一金融”循环堵点,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其二,证监会主席吴清推出科创板深化改革“1+6”组合拳:“1”即增设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精准服务技术突破性强、研发投入高的科创企业;“6”涵盖IPO 预先审阅、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并完善再融资制度。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门槛进一步放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显著提升。
其三,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以及在上海临港试点离岸贸易金融改革等。其中,自贸离岸债和人民币外汇期货
交易的推进,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从“管道式”向“制度型”升级,上海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与科创债ETF 的推出,将直接利好科技企业融资,加速存量资产盘活。
展望后市,陆家嘴论坛的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市场有望步入“开放深化+产业升级”双轮驱动阶段。建议投资者把握三条主线:其一,聚焦算力硬件、军工装备等政策受益板块,金融开放与科技金融试点将催化PCB、CPO产业链的业绩增长;其二,跟踪AI眼镜、数字人民币等创新方向,央行行长公布的开放举措将为数字经济和跨境金融铺就快车道
修改后:
陆家嘴论坛重磅政策出鞘:金融开放与科技革新双轮驱动,A 股迎历史性机遇
开篇:万亿政策红利砸向市场,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
2025 年陆家嘴论坛首日,政策 “组合拳” 密集落地,从人民币国际化到科创板改革,从跨境资金松绑到上海金融中心升级,每一项举措都直指 “金融高水平开放” 与 “科技产业赋能” 两大核心。这不仅是一场政策发布会,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向全球宣告 “制度型开放” 的里程碑 —— 当人民币外汇期货、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跨境融资新政等硬核措施相继亮相,一个更包容、更国际化的金融生态正在成型。
一、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从 “结算货币” 到 “支付体系革命”
央妈铁腕推进三大突破: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直接对标 SWIFT 体系,未来跨境贸易可绕过美元中介,用人民币直接结算。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额已达 175 万亿元,同比激增 43%,而此次升级将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汇兑成本,提升结算效率。
- 人民币外汇期货落地:意味着企业可通过期货工具对冲汇率风险,外资也能更便捷地参与人民币资产配置,上海正成为人民币定价与风险管理的全球枢纽。
- 黄金市场与人民币绑定:建设上海黄金国际版出口监管仓库,未来人民币报价黄金(“元 / 克”)将与国际市场(“美元 / 盎司”)直接对标,货币信用与黄金储备深度挂钩,夯实人民币国际地位。
通俗解读:以后出国旅游刷卡、海外买大宗商品,可能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中国企业再也不用看美元 “脸色” 做外贸了。
二、科创板改革:未盈利科技企业 “开绿灯”,AI、商业航天迎上市潮
证监会 “1+6” 组合拳直击科创痛点:
- 增设科创成长层,带 “U” 标未盈利企业可上市:允许 AI、商业航天、量子计算等硬核科技企业 “零盈利” 登陆科创板,股票名称后缀加 “U” 提示风险,既为研发烧钱的科技公司打通融资渠道,也通过市场化机制让投资者自主判断。
- “直通车 + 秘密递交” 制度:尖端领域企业可秘密提交 IPO 材料,避免技术路线提前曝光,既保护商业机密,又加速上市进程。例如某商业航天企业从递交材料到过会,时间可能从 18 个月压缩至 6 个月。
- 创业板同步放宽门槛: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零障碍”,资本市场对科技的包容性堪比纳斯达克。
市场影响:预计 2025 年下半年,AI 芯片、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赛道将涌现批量 IPO,科创板市值或迎来 50% 以上扩容。
三、融资工具革新:从 IPO 到 REITs
,资本市场 “活水” 全面开花
三大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
- 科创债 ETF 与数据中心 REITs 落地:科技企业不仅能靠股权融资,还能发行专项债券;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可通过 REITs 盘活存量资产,预计年内将有超 500 亿元资金涌入新基建领域。
- 股市重组 “加速键”:推出股份分期支付、重组简易程序,上市公司收购资产从 “半年长跑” 缩短至 “三个月冲刺”,产业链整合效率大幅提升。
- 跨境资金双向扩容:QDII 额度大增、跨境融资 “一路绿灯”,外资可通过 QFII 参与 ETF 期权(仅限套期保值),既引入长线资金,又避免投机炒作。
数据佐证:2024 年中国 REITs 市场规模已达 8000 亿元,此次数据中心 REITs 开闸,预计将吸引社保、险资等长期资金超 2000 亿元。
四、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升级:5-10 年对标纽约、伦敦
金融委定调三大战略支点:
- 银行间市场交易库落地上海:全球央行、主权基金可直接参与中国债券市场,预计 2025 年外资持债规模将突破 10 万亿元。
- 离岸债市场扩容:企业可在上海发行人民币离岸债,融资成本较境外市场低 1-2 个百分点,成为 “走出去” 企业的融资 “新主场”。
- 临港离岸贸易金融改革:区内企业可开展 “两头在外” 的贸易结算,资金划转效率提升 70%,上海正从 “贸易港口” 升级为 “金融枢纽”。
国际对标:目前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排名第 10,此次政策落地后,预计 2030 年前有望跻身前 5,与纽约、伦敦形成 “三足鼎立”。
五、投资主线:三大赛道迎政策催化,聪明钱已提前布局
机构建议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 算力与硬科技硬件:PCB、CPO、AI 芯片等产业链受益于科技金融试点,预计 2025 年业绩增速超 40%;
- 数字人民币与跨境金融:银行 IT 系统改造、支付终端设备商将承接万亿级市场需求;
- 政策红利主题: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卡脖子” 领域,IPO 提速将带来估值重估机会。
风险提示:科创板未盈利企业波动较大,普通投资者需关注 “U” 标公司的技术落地进度与现金流状况,避免盲目追高。
结尾:中国金融改革 “双向奔赴”,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定价中国资产
当人民币国际化与科技金融改革同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正从 “政策驱动” 转向 “制度驱动”。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市场流动性的 “增量盛宴”,更是一次参与 “科技突围” 的历史性机遇 —— 在美元霸权松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陆家嘴论坛释放的信号已十分明确: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吸引全球资本共筑科技强国梦。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注:政策细节以官方发布文件为准,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再次修稿:
2025 陆家嘴论坛释放重大政策信号,为金融市场注入强大活力
2025 年陆家嘴论坛盛大开幕,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论坛以 “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备受各界关注。论坛期间,多项重磅政策密集落地,犹如 “强心剂” 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勾勒出开放与创新的新图景。
央行八项开放举措:金融开放从 “管道式” 迈向 “制度型”
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核心在于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 基础设施升级: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实现金融交易数据高频汇集与分析;落地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加速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金融市场的应用。
- 跨境金融创新:上海临港试点离岸贸易金融改革,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动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 市场机制完善:试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金融创新提供底层支撑。
金融监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组合拳助力能级跃升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 “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 方向: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联合上海市政府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创新,推动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 科技金融试点加速,通过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路径,打通 “科技 — 产业 — 金融” 循环,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科创板 “1+6” 改革:资本市场向科创企业张开双臂
证监会主席吴清推出科创板深化改革 “1+6” 组合拳,直指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痛点:
- “1” 个核心层:增设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 AI、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以 “U” 标识上市(提示未盈利风险),精准服务高研发投入、技术突破性强的企业。
- “6” 项配套措施:包括 IPO 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在审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等。同时,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进一步放宽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门槛,资本市场对科创的包容性显著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从 “贸易结算” 到 “体系升级”
论坛释放人民币国际化关键信号:
- 央行将全面升级人民币国际支付体系(CIPS),2024 年 CIPS 交易额已达 175 万亿元(同比增 43%),未来将降低跨境贸易成本、提升结算效率,减少对单一货币依赖。
-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海黄金国际版出口监管仓库,强化人民币与黄金的绑定,以 “人民币 + 黄金” 模式提升货币实用性,助力跨境支付场景拓展。
市场影响与投资机遇:开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
政策红利将从三方面激活市场:
- 流动性与融资渠道:科创债 ETF、数据中心 REITs 等工具丰富融资方式,跨境资金自由度提升(QDII 额度大增),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
- 外资与机构参与:10 月起 QFII 可参与 ETF 期权(仅限套期保值),外资长线资金入场渠道拓宽,同时科创板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优化市场投资结构。
- 产业投资主线: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 算力硬件、军工装备等政策受益板块(科技金融试点催化 PCB、CPO 产业链);
- AI 眼镜、数字人民币等创新领域(跨境金融与数字经济联动);
- 重组并购活跃的上市公司(政策简化重组程序,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结语:政策勾勒金融强国蓝图,市场未来可期
2025 陆家嘴论坛的政策组合拳,既立足当下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又着眼长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随着政策红利逐步落地,中国金融市场将在 “高水平开放 + 高质量发展” 中迈向新高度,为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多机遇,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