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虚拟资产(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政策备受关注,ZBT币作为一款新兴的虚拟资产,其在香港的合法性问题成为许多投资者和用户关心的焦点,本文将从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出发,结合ZBT币的具体属性,对其合法性进行客观分析,并为相关参与者提供合规参考。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的基本框架
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遵循“风险为本、分类监管”的原则,旨在平衡金融创新与投资者保护,自2019年起,香港证监会(SFC)逐步明确了虚拟资产的监管地位,并于2023年发布《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下称“VASP制度”),正式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纳入监管体系。
根据现行规定:

-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若在香港运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提供法币与虚拟资产兑换、虚拟资产交易等服务),必须向香港证监会申请VASP牌照,否则属于非法经营。
- 虚拟资产本身:香港并未直接禁止某种虚拟资产的发行或交易,但强调虚拟资产需符合“证券”“期货”等定义的,需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等法规;若属于非证券型虚拟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则主要交易平台需合规,资产本身合法性不直接受禁止。
- 投资者保护:香港要求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实施严格的投资者尽职调查、资金托管、风险披露等措施,禁止向散户投资者出售高风险虚拟资产(如未合规的衍生品)。
ZBT币的属性与合规性分析
要判断ZBT币在香港的合法性,需首先明确其本质属性(是否属于证券型虚拟资产)及发行主体的合规性。
-
ZBT币的属性定位
ZBT币是ZB.com交易所的平台币,通常用于平台交易手续费折扣、质押挖矿、生态治理等功能,若ZBT币仅作为平台 utility token(实用型代币),不涉及投资收益权、分红权等权益,且不被设计为“证券”(如未承诺固定回报、不依赖他人努力获取价值),则理论上不属于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定义的“证券”。
但需注意,若ZBT币的发行模式涉及“集资”性质(如通过ICO首次代币发行,且投资者对其收益有合理预期),则可能被认定为“证券”,需遵守相关发行和披露规定。
-
发行与交易平台的合规性
ZB.com作为ZBT币的关联交易平台,若面向香港用户提供服务,必须首先获得香港VASP牌照,截至2024年,香港证监会官网公开的VASP牌照名单中,暂未包含ZB.com(需以最新查询结果为准),若ZB.com未持牌却在香港开展业务,则其平台及ZBT币的交易活动可能涉嫌违规。
若ZBT币通过未持牌平台向香港散户投资者推广或销售,即使ZBT币本身不属证券,相关行为也可能违反香港《打击洗钱及恐怖资金筹集条例》(如未实施KYC/AML措施)或《证券及期货条例》。
香港对虚拟资产的核心合规要求
无论ZBT币具体属性如何,若计划在香港发行、交易或推广,需重点关注以下合规要点:

- 平台持牌: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平台必须获得VASP牌照,否则不得运营。
- 反洗钱与反恐融资:交易平台需实施严格的客户尽职调查(KYC)、交易监控、可疑报告等AML/CFT措施。
-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得向未通过风险测评的散户投资者出售高风险虚拟资产,需明确披露风险。
- 信息披露:若涉及证券型虚拟资产,发行人需披露充分信息,确保投资者知情权。
结论与建议
综合香港监管框架及ZBT币的现状,目前无法直接判定ZBT币在香港“合法”或“非法”,其合规性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 ZBT币的法律属性:是否被认定为“证券”,以及发行是否符合相关集资规定;
- ZB.com的牌照状态:若未获得香港VASP牌照却在当地开展业务,则平台及ZBT币交易活动存在违规风险;
- 推广与销售方式:是否向散户投资者违规销售,或未履行AML/CFT义务。
对投资者的建议:
- 在投资ZBT币前,可通过香港证监会官网查询交易平台是否持牌,评估合规风险;
- 警惕高收益宣传,虚拟资产价格波动剧烈,投资需谨慎;
- 选择受监管、合规性强的平台进行交易,避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对相关方的建议:
- 若计划在香港发行或交易ZBT币,应尽快咨询专业法律机构,明确资产属性并申请相应牌照;
- 严格遵守香港AML/CFT及投资者保护规定,避免监管处罚。
香港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日趋完善,“合规”是虚拟资产在香港发展的核心前提,ZBT币的合法性需结合其具体属性和发行主体的合规性综合判断,投资者和从业者需密切关注监管动态,以合规规避风险,共同推动虚拟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注: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具体合规问题请以香港证监会官方解释及专业法律意见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