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区块链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以区块链技术为抓手,在政务服务、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注入新动能。

政策引领:构建区块链发展生态体系
辽宁省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其作为数字辽宁建设的重要支撑,早在2021年,辽宁省便出台《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的发展思路,提出打造“一核多区”的区块链产业布局(以沈阳、大连为核心,辐射全省重点产业集群),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设区块链产业园、搭建创新平台等举措,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攻关,逐步形成“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集聚”的良性生态,沈阳、大连等地已建成多个区块链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区块链领军企业和创新团队落地,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多领域实践:区块链赋能千行百业
辽宁省区块链应用已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落地,在政务服务、工业制造、农业、金融、民生等场景展现出显著价值。

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与透明度
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共享、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领域,辽宁省推出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可信共享,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需重复提交材料,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0%以上,沈阳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动产登记系统”,将房产交易、税务、登记等环节整合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有效防范了“一房多卖”等风险,提升了交易安全性,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司法存证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工业大省,辽宁省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等优势产业,探索“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的融合路径,大连市某重工企业通过区块链平台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溯源,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物流、销售,每个环节数据实时上链,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协同效率,还降低了假冒伪劣风险,鞍钢集团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上链,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确难、信任难”的问题。
农业领域:筑牢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基石
辽宁是农业大省,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农村产权交易等领域成效显著,盘锦大米、鞍山南果梨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区块链溯源平台,消费者可扫码查询种植、加工、运输等全流程信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在乡村振兴方面,沈阳市试点“区块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通过区块链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激活了农村要素市场。
金融与民生:普惠服务与风险防控并重
在金融领域,辽宁省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信贷审批、保险理赔等服务,锦州银行基于区块链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平台,整合税务、工商等多维数据,实现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自动化,放款效率提升80%,在民生方面,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沈阳市某三甲医院搭建“区块链+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跨院病历共享,方便患者转诊;大连市试点“区块链+养老金发放”,确保资金流向透明,有效防范了冒领、挪用等风险。
挑战与展望:深化应用,释放更大潜力
尽管辽宁省区块链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专业人才短缺、产业生态不够完善等挑战,辽宁省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聚焦以下方向发力: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和适配,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推动更多场景深度应用,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痛点,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夯实智力支撑;四是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辽宁省将进一步释放“区块链+”的乘数效应,为产业转型升级、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