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货币的狂热浪潮中,暴富神话与归零悲剧始终如影随形,2023年,曾以“去中心化金融生态核心”为标签的ZBT币,在经历短暂的市场追捧后,最终以“归零”收场,留下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唏嘘,这场事件不仅撕开了部分山寨币“包装大于价值”的伪装,更折射出加密货币市场监管缺失、投机狂热与项目方道德风险的多重病灶。
ZBT币的“高光时刻”:被吹捧的“生态明星”
ZBT币(全称“Zebec Token”)于2022年由Zebec Protocol推出,定位为“支付与流动性聚合代币”,宣称旨在构建“即时、低成本的Web3支付生态”,项目方曾打出“与Visa合作”“服务千万级用户”“年化收益率超100%”等旗号,通过社交媒体KOL炒作、交易所上线、空投诱惑等手段,迅速在市场掀起热潮。

2023年初,ZBT币价格一度从0.1美元飙升至5美元,市值突破10亿美元,被部分投资者奉为“百倍币潜力股”,项目方更趁热打铁,推出“质押挖矿”“生态基金”等激励计划,吸引大量散户入场,彼时,ZBT的社区活跃度、交易量在同类项目中名列前茅,俨然成为“去中心化支付领域的新星”。
崩盘倒计时:虚假繁荣下的致命裂痕
光鲜的叙事背后,ZBT币早已埋下归零的伏笔。
技术空心化,尽管项目方宣称“支付生态落地”,但实际应用场景仅限于少数小商户,且交易量寥寥可数,其核心“流动性聚合”功能更被独立安全团队揭露为“套用开源代码的伪创新”,与银行等传统机构合作也从未有实质进展,所谓“生态”不过是空中楼阁。

项目方信用破产,2023年3月,有用户爆料ZBT团队“挪用质押资金”,将本应用于生态建设的1.2万枚ETH(当时价值约2000万美元)转入个人钱包,尽管项目方回应称“用于战略投资”,但链上数据与声明矛盾重重,引发社区大规模信任危机,此后,团队频繁“画饼”——先是推迟主网上线,又取消与“知名合作伙伴”的官宣,却始终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市场情绪的反噬,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加密货币市场整体进入下行通道,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资产尚且承压,ZBT这类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山寨币首当其冲,当“质押挖矿”的收益率腰斩,早期投资者开始抛售,恐慌情绪蔓延,价格在3个月内从5美元暴跌至0.001美元以下,市值蒸发超99.9%,彻底归零。
归零之后:谁在为“泡沫”买单?
ZBT币的归零,并非个例,而是加密货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缩影。

对投资者而言,盲目追逐“暴富神话”是亏损根源,许多散户被“高收益”“低风险”的话术洗脑,忽视项目背景、技术实力与合规风险,甚至通过杠杆、合约等高风险方式加仓,最终在暴跌中爆仓倾家荡产。
对市场而言,监管缺位纵容了乱象,ZBT币在未通过任何合规审计的情况下,仍能在多家小型交易所上线,项目方无需对虚假宣传承担法律责任,这种“野蛮生长”模式为归零埋下隐患。
对行业而言,ZBT事件是一次沉重警示,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真实价值支撑、透明信息披露与有效监管约束,当“讲故事”取代“做实事”,“割韭菜”成为主流,整个行业的生态根基将被逐渐侵蚀。
ZBT币的归零,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加密货币市场的狂热与脆弱,对于投资者而言,唯有理性看待风险,拒绝“暴富诱惑”,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生存;对于行业而言,回归价值创造、拥抱合规监管,才是走出“归零魔咒”的唯一出路,毕竟,没有真实价值支撑的数字货币,终究是镜花水月,泡沫破裂后,只剩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