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市在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的过程中,将区块链技术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优化民生服务体验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广州凭借其坚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氛围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区块链应用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广州经验”。

政务服务:“穗好办”的区块链升级,打造高效透明新体验
广州市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穗好办”政务服务平台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
- 案例背景与目标: 传统政务办理中,存在材料重复提交、数据核验效率低、跨部门协同难等问题。“穗好办”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可信共享与高效流转,提升“一网通办”的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 应用实践:
- 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将身份证、户口本、营业执照、不动产证等高频电子证照上链存储,并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确保证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市民在办理不同业务时,无需重复提交纸质材料,授权后即可调用链上证照,实现“一证通办”、“一码通行”。
- 不动产登记与交易: 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整合公安、民政、税务、住建等多部门数据,实现登记、交易、纳税等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与核验,大幅缩短办理时限,从过去的多个工作日压缩至甚至几个小时,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 “跨境通”政务服务: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政务服务便利,如港澳居民居住证申领、社保缴纳、公积金查询等,实现数据跨境可信流转。
- 成效与价值: 通过区块链赋能,“穗好办”平台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和透明度,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和办事成本,增强了政府公信力,为“数字政府”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供应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激活产业链“一池春水”
广州作为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和中小企业群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 案例背景与目标: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难以向多级供应商传递,中小企业因缺乏足额抵押物和信用记录,融资难度大,区块链旨在通过构建可信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应收账款、仓单等资产的数字化、可信化流转,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 应用实践:
- “链上”应收账款融资: 核心企业将其对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确权并上链,供应商可凭此区块链应收账款凭证向金融机构融资,由于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金融机构能够真实掌握贸易背景和债权关系,更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跨境贸易金融: 广州依托其港口优势和外贸基础,探索区块链在跨境贸易金融中的应用,通过区块链平台整合订单、物流、报关、税务等信息,为外贸企业提供信用证、保理、融资租赁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跨境贸易中的信任问题和信息不对称。
- 特定产业供应链平台: 在汽车、化工、农产品等广州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牵头构建行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区块链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效率。
- 成效与价值: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盘活了中小企业流动资产,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成本,同时帮助金融机构控制风险,促进了产业链的稳定和协同发展。
数字文创与版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守护文化IP
广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字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为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案例背景与目标: 数字时代,作品复制传播成本低,侵权盗版现象频发,版权确权难、维权成本高、侵权证据固定难等问题突出,区块链旨在利用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为数字作品提供便捷的版权存证、授权和交易服务。
- 应用实践:
- 数字版权存证与登记: 文创创作者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作品的核心信息(如哈希值)上传至区块链平台,生成具有唯一时间戳的数字凭证,作为版权归属的初步证据。
- 版权交易与分发: 基于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数字版权的清晰授权、智能合约自动结算,确保创作者的权益得到及时保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
- 数字藏品(NFT)探索: 广州的一些文创机构、艺术家和平台开始探索利用NFT技术对数字艺术品、文化IP进行确权和发行,为传统文化IP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表达开辟了新途径,如岭南文化元素的NFT创作与发售。
- 成效与价值: 区块链版权保护服务有效激励了文创创作者的积极性,营造了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数字文创产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其他领域的积极探索
除了上述重点领域,广州在区块链+民生服务(如医疗健康数据共享、食品药品溯源)、区块链+智慧城市(如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共享、交通出行优化)、区块链+环保(如碳足迹追踪与碳交易)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应用案例,不断拓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边界。

总结与展望
广州在区块链应用案例的探索中,展现出鲜明的“需求导向、场景驱动、产业融合”特点,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广州不仅解决了诸多痛点难点问题,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展望未来,随着《“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强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州有望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发力: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区块链平台性能和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应用,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样板”;三是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吸引和培育更多区块链人才和企业;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在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广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大都市和数字中国典范城市贡献“区块链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