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虚拟币市场的波动与发展,国内用户对虚拟币交易的需求持续存在,但需明确的是,中国监管部门对虚拟币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态度始终保持明确,自2021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禁止新设虚拟货币交易所或虚拟货币交易业务,同时禁止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虚拟币交易结算服务,在此背景下,国内已无任何官方批准的合规虚拟币交易所,任何声称“国内能用的虚拟币交易所”均存在合规风险。
国内监管政策的核心要点
国内对虚拟币交易的监管遵循“严控风险、禁止投机、保护民生”的原则,核心内容包括:
- 禁止虚拟币交易所运营:任何面向国内用户提供虚拟币交易、兑换、衍生品交易服务的平台,均属非法,包括此前头部交易所(如币安、火币等)均已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不再提供境内用户注册及服务。
- 禁止金融机构参与:银行、支付机构等不得为虚拟币交易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不得将虚拟币纳入征信记录。
- 打击非法活动:虚拟币交易炒作涉嫌洗钱、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
用户需警惕的“国内可用”交易所风险
尽管部分境外交易所或非合规平台仍通过“技术手段”试图服务国内用户(如使用VPN、伪装成“海外平台”等),但此类平台存在显著风险:
- 合规与法律风险:用户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财产损失不受法律保护、账户被冻结、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根据中国法律,虚拟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纠纷难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 安全与资金风险:非合规平台往往缺乏严格的安全防护机制,易发生黑客攻击、跑路、挪用用户资金等问题,近年来,多地警方通报案例显示,部分“山寨交易所”以“高收益”为诱饵,实则通过操纵价格、限制提现等方式骗取用户资金。
- 信息与隐私风险:用户注册此类平台需提供个人信息,可能面临数据泄露、被用于非法活动的风险。
国内用户的合规替代选择
对于有资产配置或投资需求的用户,建议优先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渠道,避免触碰虚拟币交易红线:

- 传统金融投资:通过公募基金、银行理财、股票、债券等合法金融工具参与市场,此类产品受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投资者权益有保障。
- 合规数字资产探索:部分机构在政策框架下探索数字人民币(e-CNY)等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具有法偿性,是合法的数字支付工具,与虚拟币有本质区别。
- 提升风险认知:虚拟币价格波动极大,且缺乏内在价值支撑,普通投资者极易因盲目投机遭受重大损失,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学习金融知识,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远离非法交易,守护财产安全
虚拟币交易并非“法外之地”,国内监管政策的明确导向是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任何声称“国内能用的虚拟币交易所”均不符合监管要求,用户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因短期利益触碰法律红线,投资需谨慎,合规是底线,唯有选择合法、透明的金融渠道,才能实现资产的稳健保值增值。
在此提醒广大用户:自觉抵制虚拟币交易炒作,主动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如发现虚拟币相关违法犯罪线索,可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