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始终明确:鼓励创新发展与规范监管并重,既肯定其技术价值与应用潜力,也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是否允许区块链应用?答案是肯定的——但“允许”并非放任,而是在法律框架和监管要求下的“有序推进”,旨在让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社会治理。
国家层面:明确支持,战略定位“新基建”
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始于战略高度,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这一表述将区块链提升至国家科技战略层面,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区块链”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国家重要文件,并被正式纳入“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并列,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是国家允许区块链应用最直接的体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配套措施,“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建设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也相继发布区块链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通过资金扶持、场景开放、人才引进等方式,鼓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监管框架:明确底线,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并行
国家允许区块链应用,但绝非“无序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其应用涉及数据安全、金融稳定、隐私保护等多重挑战,因此监管始终是行业发展的“底线思维”,中国的区块链监管遵循“包容审慎”原则,既防范潜在风险,又为创新留足空间。
法律与政策明确应用边界
2021年9月,中国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同时强调“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政策并非否定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针对其衍生的金融风险进行规范,防止借“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
与此相对,对于合规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国家则给予明确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为区块链在数据流通、隐私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e-CNY),本质上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或类似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是国家主导下的区块链金融应用典范。

建立行业标准与监管沙盒
为规范区块链技术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多项国家标准,涵盖术语、技术架构、安全规范等基础领域,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遵循,部分地区试点“监管沙盒”机制,允许区块链企业在可控场景内测试创新应用,监管机构则全程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应用实践:多领域落地,赋能实体经济与社会治理
在国家允许和支持下,区块链技术已在中国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政务服务:提升效率,透明可信
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数据共享难、流程不透明等问题,北京“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跨部门数据核验,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需重复提交材料;浙江“浙里办”APP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证照互认,让“一网通办”更加高效;广东佛山利用区块链搭建不动产登记系统,将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0天压缩至1天,大幅提升了行政效率。

金融科技:优化服务,防控风险
在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交易等场景,中国银联的“区块链跨境支付平台”实现了跨境结算的实时到账,降低了传统银行间清算的成本和时间;微众银行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可信数据共享,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更是区块链技术在法定货币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构建数字金融体系提供了新范式。
实体经济:产业协同,降本增效
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阿里巴巴的“区块链+供应链”平台,帮助品牌商实现商品全流程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商品生产、流通全链条信息,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京东物流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物流体系”,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追踪与不可篡改,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农业领域,区块链溯源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保障了食品安全。
社会服务:民生改善,公益透明
区块链技术在公益、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巨大潜力,腾讯“公益链”实现了捐赠资金的全程可追溯,每一笔善款的流向都公开透明,解决了传统公益“信任难”的问题;医疗领域,区块链电子病历让患者在不同医院间的数据共享成为可能,避免了重复检查,提升了诊疗效率;教育领域,区块链学历证书平台实现了学历信息的真实性和防伪性,简化了学历验证流程。
未来展望:规范中创新,引领全球区块链发展
面向未来,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将持续深化,但“规范”始终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将进一步健全区块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对算法安全、数据安全、跨境流动等方面的监管,防范技术滥用带来的风险;将持续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更多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区块链的“允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坚持“技术中性、场景导向、风险可控”,既不盲目追“热”,也不因噎废食,而是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让区块链技术真正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工具。
中国对区块链应用的态度是“允许且鼓励”,但绝非放任自流,在国家战略的引领和监管框架的规范下,区块链技术正在中国政务、金融、实体民生等领域加速落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度的持续完善,中国有望在全球区块链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让“链上未来”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