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区块链观”
“很多人觉得区块链是风口,但我觉得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石。”2018年,马云在首届全球XIN公益峰会上的一番话,为阿里巴巴的区块链布局定下了基调——不追逐短期炒作,而是聚焦技术落地与社会价值,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人物,马云对区块链的探索,始终带着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心,试图用这项技术重构商业社会的信任体系,从金融、公益到供应链,一场关于“价值传递”的变革早已悄然展开。
从“信任”出发:区块链解决商业社会的“痛点”
马云曾多次强调:“阿里巴巴的本质是一家‘信任’公司。”而区块链的核心优势,正是通过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解决传统中心化模式中的信任难题,在阿里的布局中,区块链首先瞄准的是金融领域。
2016年,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区块链正式成立,同年推出了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宝贝”平台,每一笔捐款的流向都可追溯,彻底解决了公益领域的“信任赤字”,2017年,蚂蚁区块链与雄安新区合作,开发了“链上雄安”房屋租赁管理平台,将房东、租客、中介等信息上链,实现合同存证、租金支付、身份核验的全流程透明,极大降低了租房纠纷。

在跨境支付这一金融“硬骨头”上,马云的区块链野心更为明显,传统跨境支付依赖SWIFT系统,到账慢、手续费高、流程不透明,2018年,蚂蚁区块链联合支付宝推出“AlipayHK+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香港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向菲律宾钱包GCash实时汇款,资金到账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缩短至3秒,手续费降低30%,这一实践,正是马云“让中小企业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的区块链落地。
技术攻坚:从“跟跑”到“领跑”的阿里路径
区块链的核心是技术,而马云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卡脖子”,阿里区块链团队从底层技术架构入手,自主研发了“金融级区块链平台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实现了每秒10万笔交易的处理能力(TPS),远超比特币(7笔/秒)和以太坊(30笔/秒),同时将节点延迟控制在秒级。
在专利布局上,阿里区块链更是全球领先,据德温特专利数据统计,阿里巴巴连续三年(2017-2019年)位居全球区块链专利数量榜首,专利覆盖区块链架构、数据存储、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等多个领域,阿里提出的“混合存储架构”专利,解决了区块链数据存储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技术,则在保证数据透明的同时,实现了商业敏感信息的加密。

技术攻坚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落地,2020年,蚂蚁区块链推出了“蚂蚁链”,宣布将技术能力全面开放给合作伙伴,涵盖供应链金融、数字版权、司法存证、物联网等数十个场景,截至2023年,蚂蚁链已服务超过40个行业的3000多家客户,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超过5000件,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块链专利持有者之一。
场景落地:从“公益”到“产业”的价值延伸
马云的区块链布局,始终围绕“解决真实问题”展开,在公益领域,除了“公益宝贝”,蚂蚁区块链还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上线“听障儿童重获声音”项目,每一笔善款的流向都以区块链形式记录,捐赠者可通过支付宝实时查看善款使用情况,从“捐完就忘”到“全程可监督”,公益透明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在于“信用难传递”,阿里区块链通过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沿着供应链向上游“多级穿透”,让中小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与江苏某纺织企业合作的“链融”平台,上游中小布料供应商以往需要等待3-6个月回款,现在通过区块链应收账款凭证,可立即在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成本降低40%,资金周转效率提升80%。

在数字版权领域,马云曾表示:“数字时代,内容创作者的权益必须得到保护。”阿里区块链推出了“阿里版权存证平台”,作家、音乐人、设计师等可将作品上链存证,一旦发生侵权,区块链上的时间戳、哈希值等数据可作为司法证据,2021年,某网络小说平台与阿里区块链合作,上线了“正版内容保护系统”,侵权纠纷处理时间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3天,版权维权效率大幅提升。
甚至农业领域也留下了马云区块链的足迹,在云南普洱,阿里区块链与茶企合作开发了“普洱茶溯源系统”,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的信息都上链存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茶叶的“全生命周期”,有效解决了“普洱茶真假难辨”的行业痛点。
理性与克制:马云的“区块链冷思考”
尽管在区块链领域投入巨大,但马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曾多次警告:“不要把区块链当成暴富的工具,那会害死人。”在阿里内部,区块链项目必须通过“三问”测试:是否能解决真实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是否能产生社会价值?
对于加密货币和NFT炒作,马云更是明确反对:“区块链不是比特币,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而区块链的价值在于‘信任’,而不是‘投机’。”2021年,央行推出数字货币(e-CNY)后,蚂蚁集团迅速跟进,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将其嵌入支付宝场景,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线上支付、转账、红包等功能,成为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技术合作伙伴,这种“拥抱监管、服务实体”的态度,正是马云区块链布局的底色。
区块链时代的“阿里式”答案
从公益透明到供应链金融,从跨境支付到数字版权,马云的区块链探索,始终围绕着“信任”与“价值”两个关键词,他不是在追逐风口,而是在构建一个“可信、可追溯、可共享”的价值互联网,正如马云所说:“未来的竞争,是数据和信任的竞争,而区块链,就是信任的机器。”
在区块链这条长路上,阿里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技术向善、落地为王”的实践,无疑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区块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阿里式”答案——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不是颠覆,而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商业回归本质,让社会更加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