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整体震荡,以太坊(ETH)作为“区块链世界的基础设施”,其价格走势备受关注,从年初的阶段性高点回落至今,不少投资者开始疑问:以太坊会接着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市场情绪、技术面数据、链上活性以及宏观环境等多维度因素综合分析。
短期承压:市场情绪与技术面的“双重考验”
当前以太坊的短期走势确实面临一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市场情绪的脆弱性和技术面的关键支撑位测试。
从市场情绪看,加密货币市场与宏观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日益增强,今年以来,美联储为对抗通胀持续加息,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风险资产普遍承压,以太坊作为高风险资产之一,与美股科技股的相关系数一度超过0.8,这意味着宏观环境的“风吹草动”会直接反映在其价格上,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周期延长”的预期仍未消散,叠加欧美银行业局部风险余波未平,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偏低,资金流入加密货币市场的意愿偏弱,这为以太坊的短期走势蒙上阴影。

技术面上,以太坊的价格自5月跌破1800美元关口后,始终在1500-1800美元的区间震荡,这一区域不仅是2023年以来的密集成交区,也是多条重要均线(如60日、120日均线)的汇集地带,从技术指标看,ETH的RSI(相对强弱指数)近期多次回落至30-40的“弱势区间”,MACD指标快慢线持续走平且绿柱放大,显示短期下跌动能仍未完全释放,若未来几天无法有效突破1800美元阻力位,不排除价格进一步向1400-1500美元的关键支撑位回探的可能。
中期支撑:链上活性与生态发展的“基本盘”
尽管短期承压,但以太坊的中期价值仍被不少机构与分析师看好,核心逻辑在于其链上活性的韧性和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张,这构成了价格的“基本盘”。
从链上数据看,以太坊的“网络活跃度”并未因价格下跌而显著恶化,根据Token Terminal数据,5月以太坊的日活跃地址数(DAA)仍稳定在50万以上,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15%;链上交易笔数日均维持在100万笔左右,特别是Layer2解决方案(如Arbitrum、Optimism)的生态交易量占比已突破40%,表明用户对以太坊“高吞吐、低成本”的需求仍在增长,以太坊的锁仓总价值(TVL)目前约为280亿美元,虽较年初高点回落约20%,但在公链中仍稳居第二,仅次于比特币,这反映了开发者与用户对以太坊基础设施的长期信任。

生态系统的扩张更是以太坊的“核心护城河”,今年上半年,以太坊生态中涌现多个高热度项目:Layer2网络Starknet完成空投,用户数突破1000万;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Filecoin通过“虚拟机升级”实现智能合约功能;DeFi领域,Aave、Compound等借贷协议的总锁仓量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占整个DeFi生态的30%以上,这些生态项目的繁荣,不仅增强了以太坊的网络效应,也为ETH带来了实际的价值捕获(如Gas费消耗、质押需求),形成了“生态发展-用户增长-价值提升”的正向循环。
接着跌?关键看三大“变量”
综合来看,以太坊是否会“接着跌”,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大核心变量的变化:
一是宏观流动性的转向节奏,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终点”的预期逐渐明朗,但何时开始降息仍存在分歧,若下半年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全球流动性有望迎来拐点,这将直接推动包括以太坊在内的风险资产反弹;反之,若加息周期延长,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以太坊短期或仍将承压。

二是以太坊网络升级的进展,今年9月,以太坊将完成“坎昆升级”(Dencun Upgrade),此次升级将大幅降低Layer2网络的Gas费用,预计可使Arbitrum、Optimism等生态的交易成本降低90%以上,若升级成功,有望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涌入Layer2生态,进一步提升以太坊的链上活跃度,为ETH价格提供中期支撑。
三是监管政策的变化,今年以来,美国SEC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趋严,但近期也有积极信号: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表示“加密货币需要清晰监管框架”,而非“一刀切禁止”;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已进入实施阶段,为行业提供了明确合规路径,若主要经济体出台“友好型”监管政策,将提振市场信心,降低以太坊的监管不确定性风险。
短期震荡不改长期价值
短期来看,以太坊的走势仍受宏观情绪与技术面影响,不排除在1500美元附近反复震荡甚至测试支撑位的可能;但从中长期视角看,以太坊作为“全球去中心化应用底层操作系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其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张、网络活性的韧性以及潜在的技术升级,都将为价格提供坚实支撑。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短期涨跌,不如关注以太坊的基本面变化:当宏观流动性转向、网络升级落地、监管环境改善三大信号同时出现时,以太坊的“价值重估”或许才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