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其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标准的支撑,这些标准如同通用语言,确保了不同代币、应用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构建了一个繁荣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生态,本文将深入探讨目前以太坊领域最为通用和核心的几大标准。

ERC系列标准:代币与资产的核心规范
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是以太坊社区提出的一套应用级标准,其中一些已成为行业标杆。
-
ERC-20 (代币标准):
- 地位:毫无疑问,ERC-20是以太坊最通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它是 fungible token(同质化代币)的黄金标准,用于创建可替代的数字资产,如稳定币(USDT, USDC)、治理代币(UNI, LINK)等。
- 核心功能: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接口,包括总供应量 (
totalSupply)、账户余额 (balanceOf)、代币转移 (transfer)、授权转移 (approve和transferFrom) 等,这使得所有ERC-20代币都能兼容钱包、交易所、DeFi协议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大规模的互操作性。 - 影响:ERC-20标准的普及直接催生了ICO热潮,并奠定了DeFi协议(如Uniswap的流动性代币、借贷协议的抵押品)的基础,尽管面临Gas费等问题,但其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
ERC-721 (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 地位:ERC-721是NFT(非同质化代币)的鼻祖和核心标准,用于代表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资产,如数字艺术品(CryptoPunks, Bored Ape Yacht Club)、收藏品、房产契约等。
- 核心功能:与ERC-20不同,ERC-721强调每个代币的唯一性,通过
tokenId来区分,它定义了所有者 (ownerOf)、代币授权 (approve)、转移 (transferFrom) 以及代币元数据 (tokenURI,通常指向IPFS或HTTP上的资源描述文件) 等接口。 - 影响:ERC-721开启了NFT的浪潮,极大地拓展了数字资产的范围,在艺术、游戏、元宇宙等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
ERC-1155 (多代币标准):
- 地位:ERC-1155是一种更高效、更灵活的多代币标准,允许在一个智能合约中创建和管理多种类型的代币,包括同质化(Fungible)和非同质化(Non-Fungible)代币,甚至半同质化(Semi-Fungible)代币。
- 核心功能:通过
id来区分不同代币,value表示该id代币的数量,它支持批量转移 (batchTransferFrom),显著降低了Gas成本,特别适合游戏道具、收藏品包等场景。 - 影响:ERC-1155解决了ERC-20和ERC-721的一些痛点,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部署和管理成本,在游戏和复杂资产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EIP标准:以太坊协议层面的基石

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以太坊改进提案)是以太坊协议本身升级的提案,一些关键的EIP也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行为和开发实践。
-
EIP-20 (同质化代币标准):

- 注意:虽然我们常说的ERC-20,但其技术规范本身是基于EIP-20,EIP-20是以太坊社区正式采纳的代币标准提案,是ERC-20的技术基础。
-
EIP-721 (非同质化代币标准):
同样,ERC-721的技术规范源于EIP-721。
-
EIP-1559 (费用机制改革):
- 地位:虽然不是应用层标准,但EIP-1559是以太坊网络费用机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对所有用户和开发者都有深远影响。
- 核心功能:引入了基础费 (base fee) 和小费 (tip),取代了之前纯粹由市场决定Gas费的模式,基础费会被销毁,从而帮助调节网络拥堵,并提供更可预测的交易费用。
- 影响:EIP-1559的实施使以太坊的Gas费机制更加合理和稳定,虽然市场波动依然存在,但基础费的销毁机制也为通缩性提供了可能。
-
EIP-4337 (账户抽象标准):
- 地位: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标准,旨在通过无需信任的合约钱包(Smart Wallet)实现“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让以太坊账户具备类似智能合约的强大功能。
- 核心功能:允许用户使用社交恢复、多重签名、交易批处理、Gas费支付代币等高级功能,而无需依赖外部账户(EOA)的私钥签名,它通过创建“入口合约”(Entry Point)来实现这一目标。
- 影响:EIP-4337有望极大改善用户体验,降低以太坊的使用门槛,是推动以太坊大规模采用的关键一步,虽然尚未完全集成到以太坊核心协议(作为EIP-2930的补充),但已通过Layer 2等方式先行实现。
其他重要通用标准与规范
除了ERC和EIP,还有一些在特定领域广泛应用的规范:
-
ERC-4626 (代币化金库标准):
- 地位:被称为“DeFi的乐高积木”,旨在统一收益生成代币(yield-bearing tokens)的接口。
- 核心功能:定义了标准的存入 (
deposit)、提取 (withdraw)、赚取收益 (getAssetsIn,convertToShares) 等方法,使得不同的DeFi协议(如金库、借贷市场)可以无缝集成和组合。 - 影响:ERC-4626提高了DeFi协议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了开发成本,促进了创新产品的诞生。
-
ERC-734 (可验证凭证标准):
- 地位:专注于身份和凭证管理,允许用户拥有和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和可验证凭证(如学历、证书)。
- 核心功能:定义了添加凭证 (
addCredential)、撤销凭证 (revokeCredential) 和验证凭证 (verifyCredential) 等接口。
-
ABI (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应用二进制接口):
- 地位: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提案”,但ABI是以太坊智能合约与外部应用(如钱包、浏览器、其他合约)交互的关键规范,它定义了如何调用合约函数以及如何解析返回的数据。
- 重要性:没有统一的ABI,开发者将无法与智能合约进行有效通信,Solidity编译器会自动生成ABI。
目前通用的以太坊标准是一个多层次、不断演进的体系,从奠定互操作性基础的ERC-20、ERC-721、ERC-1155,到推动协议升级的EIP-1559、EIP-4337,再到提升特定领域效率的ERC-4626和保障交互的ABI,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以太坊生态繁荣的基石。
随着以太坊的不断发展和新需求的涌现,新的标准(如EIP-4844用于Proto-Danksharding)也在持续提出和迭代,这些通用标准不仅确保了以太坊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也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持续推动着Web3世界的创新与进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标准,对于深入以太坊生态的开发、投资和使用都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