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资产的普及,以太坊(Ethereum)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吸引了无数中国投资者的目光,由于中国对加密货币采取的严格监管政策,许多人心存疑虑:“在中国进行以太坊交易,到底犯不犯法?”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您交易的具体方式、参与的角色以及交易的标的物,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中国当前的政策框架,并分析不同以太坊交易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核心政策:全面禁止与严厉打击
要理解以太坊交易是否合法,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对加密货币的宏观政策基调,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监管政策经历了数次升级,但核心方向始终明确:全面禁止加密货币的金融相关活动,严厉打击相关犯罪。

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
禁止金融机构参与: 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924通知”)明确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意味着,任何银行、支付机构等都不能为加密货币提供开户、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
-
禁止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政策的重点是打击利用加密货币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这些行为在任何国家都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在中国更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
不同交易行为的法律风险分析
基于上述政策,我们可以将以太坊交易行为分为几类,并分析其合法性:
个人之间的点对点(P2P)交易:法律“灰色地带”,但风险极高
这是目前中国投资者参与以太坊交易最常见的方式,即通过场外交易(OTC)平台或私下联系,用人民币直接从个人手中购买以太坊。

- 法律定性: 从法律条文上看,法律并未明确禁止个人持有虚拟货币,也未明文规定个人之间进行点对点交易是“犯罪”行为,它处于一个法律“灰色地带”。
- 潜在风险:
- 合同风险: 交易双方是个人,缺乏监管和第三方担保,如果一方收款后不转账以太坊,或者一方转账后对方不付款,维权非常困难,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 平台风险: 尽管国内主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已关停,但一些境外的OTC平台或小型场外渠道仍然存在,这些平台可能随时被中国监管部门屏蔽,导致资产无法提取。
- 涉嫌洗钱风险: 大额、频繁的交易可能会触发反洗钱监控,如果资金来源不明或涉及非法资金流动,可能会被司法机关调查,甚至被指控为“洗钱”的共犯。
- 被“黑吃黑”风险: 由于交易缺乏法律保护,交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诈骗、钓鱼网站等风险,导致财产损失。
个人之间的P2P交易不直接构成犯罪,但风险极高,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或损失,维权成本巨大。
通过境外交易所交易:法律上不禁止,但风险依然存在
许多中国投资者通过“科学上网”访问并使用Binance、OKX、Coinbase等境外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
- 法律定性: 中国法律目前没有明文禁止公民访问和使用境外网站,从技术上讲,使用境外交易所本身不直接违法。
- 潜在风险:
- 资金安全风险: 资产存储在境外平台,面临着平台被黑客攻击、运营方跑路、或所在国政策突变导致提现困难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中国司法管辖权难以覆盖。
- 外汇管制风险: 将人民币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虚拟货币等方式转移出境,违反了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可能面临外汇管理部门的处罚。
- 政策性风险: 虽然法律上不禁止,但这并不意味着被鼓励,监管机构曾多次提示风险,未来不排除出台更严格的措施,限制或监控此类行为。
使用境外交易所目前是“打擦边球”的行为,法律风险相对较低,但资金安全、外汇管制和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其主要风险。
参与以太坊“挖矿”:明确违法,已被全面取缔
以太坊的“挖矿”是指通过计算机算力参与网络共识,以获得新发行的以太币作为奖励的行为。
- 法律定性: 明确违法。 2021年9月,中国全面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被列为淘汰类产业,各地政府积极行动,清退关停了境内所有的加密货币矿场。
- 潜在风险: 参与挖矿不仅会被断电断网,设备被没收,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果组织大规模挖矿,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等。
以太坊作为“商品”的买卖:法律上不保护,风险自担
如果您将以太坊视为一种类似收藏品(如邮票、古董)的“商品”进行持有和交易,而非投资品或金融工具。

- 法律定性: 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持有以太坊,但根据“924通知”,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任何虚拟货币相关的民事纠纷,法院可能不予受理或驳回。
- 潜在风险:
- 法律不保护: 如果您因交易以太坊产生纠纷(如合同欺诈),法院很可能以“标的物不合法”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不支持您的诉讼请求,您的损失只能自行承担。
- 价格波动风险: 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极大,存在巨大的投资亏损风险。
结论与建议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没有“交易罪”,但有“关联罪”: 单纯地买入、卖出以太坊这个行为本身,在中国法律中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罪名。任何交易行为一旦触犯了其他法律,就可能构成犯罪,如果您的交易涉及洗钱、非法集资、诈骗或逃汇,那么您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
-
法律不保护,风险自担: 中国法律不承认以太坊的“货币”地位,也不保护相关的交易合同,这意味着,您在以太坊交易中的一切风险,包括价格波动、平台跑路、交易欺诈等,都需要由个人完全承担。
-
监管趋势:趋严、趋紧。 从禁止金融机构参与,到取缔挖矿,再到严厉打击相关犯罪,中国的监管政策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态势,未来不排除出台更全面、更具体的监管措施。
给投资者的建议:
- 保持清醒,认清风险: 在中国进行以太坊交易,本质上是在一个高风险、缺乏法律保护的“灰色市场”中博弈,务必投入自己能够承受全部损失的资金。
- 远离杠杆和金融衍生品: 高杠杆合约交易风险极高,极易爆仓,甚至可能被认定为赌博或非法期货交易。
- 保护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谨慎选择交易渠道,防范钓鱼网站和诈骗,不要轻易将大额资产长期存放在交易所。
- 关注政策动态: 密切关注监管部门的官方通知,及时了解政策风向,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最安全的做法是:在中国境内,远离任何形式的加密货币交易。 如果您确实希望参与,请务必将其视为一场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并充分认识到可能面临的法律和财产双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