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坊及去中心化存储领域,一条关于“Swarm退出以太坊”的消息引发了社区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不禁要问,作为以太坊官方“三驾马车”之一( alongside Ethereum 和 Whisper),Swarm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又会对以太坊生态以及Swarm自身产生怎样的影响?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里所说的“Swarm退出以太坊”,并非指Swarm项目整体脱离以太坊生态,更不是与以太坊“分道扬镳”,而是特指其核心客户端之一——Bee客户端,将停止对以太坊PoW(工作量证明)链的直接支持。
事件回顾:Bee客户端的“战略转向”

Swarm(BZZ)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储和内容分发网络,旨在为以太坊提供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带宽服务,是构建Web3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其愿景是通过激励节点存储和提供数据,实现一个抗审查、高可用、低成本的信息存储系统。
长期以来,Swarm的Bee客户端节点需要与以太坊区块链进行交互,主要用于支付节点存储费用(以BZZ代币结算)以及获取链上状态信息,在以太坊从PoW转向PoS(权益证明)的“合并”(The Merge)之前,Bee客户端支持与以太坊PoW链的集成。

随着以太坊“合并”的顺利完成,以太坊网络已全面转向PoS机制,在此背景下,Swarm团队宣布,未来的Bee客户端将不再直接与以太坊PoW链(如曾经的以太坊主网或测试网)进行交互,这一决定的核心原因在于:
- 技术演进与效率考量:以太坊PoS链的运行机制、共识算法与PoW时代截然不同,Bee客户端需要适配新的链上交互方式,以优化性能、降低成本并确保安全性,继续支持已 deprecated(弃用)的PoW链接口,会增加不必要的开发维护负担,也不利于Bee客户端未来的迭代和创新。
- 生态协同与发展:Swarm与以太坊的目标是高度协同的,Swarm作为以太坊的“数据层”,其发展应与以太坊主网的发展保持同步,停止对旧PoW链的支持,使得Swarm能够更专注于与以太坊PoS生态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Web3应用的落地。
- 资源优化:对于节点运营商而言,将资源集中在支持当前主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以太坊PoS链上,显然更具效率和可持续性。
“退出”不等于“分离”:Swarm与以太坊的紧密联系

尽管Bee客户端“退出”了对以太坊PoW链的直接支持,但这丝毫没有削弱Swarm与以太坊之间的战略绑定关系,恰恰相反,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优化调整:
- 以太坊仍是核心基石:Swarm的去中心化存储服务,其价值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用户通过以太坊PoS链进行BZZ代币的交易、支付存储费用,以及参与Swarm网络的治理,这些核心交互并未改变。
- “三驾马车”愿景延续:Swarm、以太坊(主链)和Whisper(去中心化通信)共同构成了以太坊早期设想的“信息层+价值层+通信层”的基础架构,这一愿景并未因Bee客户端的调整而改变,反而在PoS时代有了更清晰的实现路径。
- 生态互补性增强:随着以太坊PoS带来的能效提升和可扩展性探索(如Layer2解决方案),Swarm作为其数据存储层,能够为日益增长的DApp数据、NFT metadata、去中心化社交内容等提供更可靠、低成本的存储服务,两者相辅相成。
影响与展望:更聚焦,更高效
对于Swarm社区和节点运营商而言,这次调整意味着:
- 节点需升级:运行旧版本Bee客户端并依赖PoW链的节点,需要及时升级到新版本,并切换到与以太坊PoS链兼容的交互方式。
- 生态更规范:此举有助于统一Swarm网络的交互标准,减少因链类型不同带来的混乱,促进生态的健康发展。
- 发展更聚焦:Swarm团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PoS生态结合的新功能开发、性能优化以及生态建设上,加速Swarm主网的成熟和应用落地。
展望未来,Swarm“退出”以太坊PoW链,更像是一次“战略瘦身”和“精准聚焦”,它表明Swarm团队正积极适应以太坊的重大转型,以确保自身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以太坊生态的长期发展,对于关注Web3和去中心化存储的用户和开发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Swarm与以太坊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去中心化、高效和繁荣的互联网未来,我们无需对“Swarm退出以太坊”这一说法感到恐慌,而应将其理解为Swarm在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进化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