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作为玩具市场的新型消费形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扩张,尤其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本报告基于最新行业数据,从市场现状、产品形态、产业链结构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深入剖析潮玩行业的发展逻辑与投资机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一、行业现状:全球扩张下中国成核心增长极
1.1 全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潮玩细分赛道亮眼
全球玩具市场体量庞大且增长稳定,为潮玩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GMV计,全球玩具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3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7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达5.2%,预计2028年将进一步增至9,937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5.1%。其中,潮玩作为新兴细分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预计达4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显著高于整体玩具市场增速,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1.2 区域格局:北美欧洲成熟,中国增长领跑
按地域划分,北美、欧洲、亚太地区为全球前三大玩具市场,2023年规模分别达2,433亿元、2,140亿元和2,136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玩具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潮玩市场增速尤为迅猛——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7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成为全球潮玩市场的核心增长极。对比其他区域,2023-2028年中国潮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9.5%,远超亚太(除中国)的4.9%、欧洲的4.2%及北美的4.5%,展现出强劲的本土消费潜力。
1.3 竞争格局: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引领
中国潮玩行业集中度仍相对较低,但呈逐步提升趋势。2019-2021年,中国潮玩市场CR3市占率从19.5%提升至23.7%,其中泡泡玛特稳居行业第一,市占率从8.5%提升至13.6%。目前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泡泡玛特、乐高(丹麦)、HOTTOYS(中国香港)、万代(日本)和孩之宝(美国)等国内外企业。不过对比成熟市场,中国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日本潮玩市场CR3达48.0%,远超国内水平,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头部企业优势巩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二、产品形态:多元品类爆发,IP驱动特征显著
潮玩产品形态丰富多样,不同品类针对差异化消费群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场表现,核心均围绕IP价值展开。
2.1 谷子:二次元文化衍生,联名营销引爆市场
谷子源自日语“グッズ”,指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作品的官方周边,如徽章、立牌、挂件等,受众以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为主。2021年起“谷圈文化”逐步形成,联名合作成为重要增长动力。2024年3月,名创优品与日本动漫chiikawa联名的主题谷子快闪店在上海静安大悦城开业,39天内创下超2610万元销售额,打破商场IP展销售纪录,带动15万人到场购物,充分体现优质IP对谷子品类的强大赋能。
2.2 手办:客群覆盖广泛,高端化趋势明显
手办受众涵盖二次元爱好者及艺术收藏群体,价格区间分化显著。根据艾媒咨询数据,44.76%的手办消费者接受101-300元价格带,24.01%接受50-100元,但高端手办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例如米哈游《原神》凝光系列手办以1299元售价,开放预约不到一个月预约量达1.1万件,销售额超1500万元。其成功得益于国风元素融入设计、精致配件打造,以及庞大的游戏粉丝基础与限时预约策略的结合。
2.3 盲盒:随机属性吸睛,头部IP奠定地位
盲盒凭借随机属性与收藏属性风靡市场,2016年后在资本加注下进入爆发期。泡泡玛特Molly系列是代表性产品,2019年售出400万个,销售额近4.56亿元。2025年Q1天猫平台盲盒销售额同比激增207%,显示出品类仍保持高增长活力。盲盒的成功核心在于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通过稀缺款、隐藏款设计激发收藏欲望,同时依托IP持续迭代维持市场热度。
2.4 艺术玩具:高艺术价值,收藏属性突出
艺术玩具(Art Toys)定位高端,市场价值通常在千元以上,具有高稀有性与艺术收藏价值。1999年Michael Lau“Gardener”系列人偶被视为艺术玩具雏形,目前已成为潮流展会与艺术画廊的常见展品。KAWS设计的系列潮玩是典型代表,拍卖价格一度达700美元,展览商店售价1499元人民币,其稀缺性与设计独特性使其成为潮玩收藏市场的热门标的。
三、产业链概况:IP为核心,全链路协同发展
3.1 产业链结构:三环节联动,IP贯穿始终
潮玩行业产业链分为上游IP打造与运营、中游生产与制造、下游销售与售后三大环节,其中IP是产业生态的核心。上游聚焦内容IP与形象IP的打造、授权及运营,完成原始设计后进行潮玩属性再创作与模型打样;中游以第三方外包生产为主,实现批量制造与包装;下游采用“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模式,线下包括潮玩连锁、机器人商店、展会等,线上涵盖综合电商与社媒平台,同时二手交易市场与潮玩改造等售后业务逐步兴起。
3.2 企业类型:三类主体竞争,模式各有侧重
国内潮玩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如泡泡玛特、52TOYS、TOPTOY,覆盖IP运营、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泡泡玛特2024H1境内外门店超2200家,海外收入占比达30%;二是品牌商,如十二栋文化、寻找独角兽,专注上游IP打造与运营,依托自有IP开展授权合作;三是渠道商,如酷乐潮玩、九木杂物社,以下游销售为核心,通过多终端布局触达消费者。
四、市场展望:出海成新增长点,多市场机遇并存
4.1 出海目标市场:东南亚、日韩、欧美各有优劣
中国潮玩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布局三大区域:东南亚人口年轻、华人占比高、消费喜好相近,2024年52TOYS泰国收入同比增长突破300%,成为出海首选;日韩市场成熟但本土竞争者众多,IP依赖动漫、K-pop等故事性内容,对产品设计要求高;欧美市场体量最大但竞争激烈,核心客群25-45岁,偏好潮酷硬核风格,怀旧影视IP接受度高。
4.2 出海动力:供应链优势+消费趋势共振
中国潮玩企业出海具备多重优势:一方面依托国内优质供应链实现高效生产,产品设计逐步优化;另一方面全球“大童经济”兴起,欧美Kidult(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群体贡献显著——2024年美国18岁以上购物者玩具销售占比首次超过学龄前儿童,Jellycat快闪活动全球爆火印证这一趋势。同时全球治愈市场2027年预计达8.47万亿美元,潮玩的减压疗愈属性契合消费需求,出海空间广阔。
4.3 企业出海成效:头部企业表现亮眼
国内企业海外业务增长迅猛:泡泡玛特2024H1境外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60%,泰国LABUBU主题店首日营业额超1000万元;名创优品2024H1海外收入占比37%,全球门店超2900家,印尼门店单日销售额破118万元;52TOYS 2022年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46%,澳大利亚市场增幅达1468%,展现出强劲的海外市场渗透能力。
五、风险提示
1. 贸易摩擦风险:海外国家关税政策变动可能提升进入成本,若成本无法向消费者转移,将影响品牌海外布局;
2.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内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品类热度更迭或改变竞争格局,同时出海企业增多可能加剧海外价格竞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