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三大指数调整,两市多板块弱势表现,传媒(AI应用)、计算机(AI应用)和半导体设备(电子)逆势领涨。半导体设备ETF(561980)全天收涨2.32%,在市场主流芯片半导体类ETF中涨幅居前,近4个交易日获得连续净申购共1.47亿,最新规模突破27亿元。
产业链来看,近期三大催化有望持续拉动半导体设备需求。
一是存储景气上行价格涨幅扩大。
招商证券
指出,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增长,各家存储原厂均明确表态涨价;10月DDR4产品8G和16G价格均加速上涨,DDR5价格10月涨幅高达102.6%;DDR3产品10月涨幅达40.4%,NAND Flash产品价格涨幅较7-8月也明显提升。
二是下游晶圆厂产能建设为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提供内在支撑。
据官方披露,目前中芯国际承接了大量模拟、存储包括NOR/NAND Flash、MCU等急单;三季度月产能首次突破100万片大关,产能利用率高达95.8%,表明行业需求旺盛。国投证券
指出,下游晶圆厂的产能建设,或为上游设备、零部件、材料领域带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三是AI等高算力需求拉动先进制程产能扩张。
西部证券
指出,一方面,国内先进制程持续突破,成熟制程扩产,将继续拉动设备、材料、零部件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受外部供应链安全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自主可控愈加刚性。
招商证券认为,国内多数半导体设备公司25Q3业绩增长向好,国产替代率稳步提升,预计2026年有望持续受益于先进制程扩产。展望2026年,国内前道先进逻辑和存储产线扩产有望同比加速,整体半导体设备厂商签单和业绩增长趋势有望向好。
同时,部分国内半导体材料景气度较为旺盛,有望伴随FAB扩产及稼动率提升而复苏。国内掩模版、靶材、湿化学品等业务板块有序推进,部分公司深度受益于先进逻辑及存储扩产,伴随产能突破瓶颈及各品类逐渐放量,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标的指数中“设备+材料”含量较高,同时覆盖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均是芯片产业链具有关键技术攻关意义的中/上游环节,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
从成份股来看,指数中微公司权重占比约16.46%、北方华创约13.05%、寒武纪10.72%、中芯国际9.08%、海光信息7.74%,前五大集中度约57%,前十大集中度约79%,高弹性特征较为明显。
来源:中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11.18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