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A业绩:从“筑底”到“回升”,盈利韧性凸显
2025年A股三季报交出“营收由负转正、利润加速修复”的成绩单。从整体数据看,全A上市公司
前三季度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结束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盈利修复节奏显著加快。若聚焦单季度表现,三季度全A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升至3.6%和11.31%,环比增速同步达到2.4%和14.12%,印证经济回升向好对企业盈利的传导效应逐步显现。
从盈利质量看,全A非金融企业ROE(TTM)回升至6.7%,销售利润率较二季度提升0.26个百分点至9.45%,杜邦分析显示,净利率改善与权益乘数
优化共同推动ROE上行,说明企业不仅盈利规模增长,盈利效率也在同步提升。此外,全市场1.16万亿元的研发投入规模连续3年超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强度达5.21%,企业创新投入的持续加码,为后续盈利增长奠定技术基础。
二、宽基指数
分化:中小盘“领跑”,科技属性成核心驱动力
A股主要宽基指数业绩表现呈现“中小盘强、大盘稳”的格局。营收端,创业板指、北证A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均超10%,较大盘指数
(如沪深300营收增速2.3%)优势显著;利润端,创业板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北证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提升幅度超25个百分点,两者成为盈利修复最突出的宽基指数。
中小盘指数的高增长并非偶然,核心源于其深厚的科技成长属性。创业板、北证A股中,AI产业链、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板块公司占比高,这些领域受益于技术突破(如AI算力扩张、存储芯片需求爆发)与下游需求回暖,业绩弹性快速释放。以创业板为例,板块内电子、计算机公司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平均达35%,显著高于板块整体水平;北证A股中的专精特新企业,凭借细分领域技术壁垒,营收增速连续三个季度跑赢全A平均。
三、行业配置启示:锚定“高景气+政策红利”双主线
结合三季报业绩与政策导向,后续配置可聚焦三大方向:
1. 科技成长赛道:电子、计算机、传媒行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30%,AI硬件(光模块、液冷设备)、半导体元件、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凭借“技术迭代-订单增长-业绩兑现”的完整闭环,成为当前最确定的高景气方向。例如,光模块龙头新易盛、中际旭创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00%,印证行业高景气度。
2. 政策驱动的“反内卷”领域:汽车行业在“反内卷”治理下,营收连续三季度回升,上游零部件企业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整车厂;光伏设备、水泥等行业通过控产提质实现减亏,后续随着供给端优化持续推进,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3. 内需改善受益板块:社会服务、公用事业行业中,成本优势突出、需求扩张较快的头部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家电板块虽整体需求偏弱,但龙头企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产品创新,三季度净利润仍保持5%左右增长,具备防御与进攻双重属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