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季度宏观核心矛盾:国内政策定调与海外不确定性交织
基金配置的底层逻辑源于宏观环境,2025年四季度宏观市场呈现“国内稳增长+海外政策扰动”的格局,核心矛盾与对基金市场
的影响如下:
国内:十五五规划与“反内卷”政策成主线
政策方向:10月四中全会公布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明确“科技强国”“新型工业化”目标,AI、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赛道获得长期政策支撑;同时,“反内卷”政策向制造业、消费领域延伸,推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供给端优化,工业企业利润修复(三季度PPI降幅收窄至1.2%)。
流动性环境:降准降息预期升温,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市场流动性
保持宽松,M2增速维持在8%以上,利好权益类基金(尤其是成长风格);但需注意,基建投资提振可能带动周期类基金(如资源、金融)阶段性行情,形成“成长+周期”的轮动格局。
资金面支撑: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
试点规模已批复2200亿,中央汇金增持ETF发挥“平准基金
”作用,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显现(住户存款余额161万亿元,部分流向权益市场),为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
提供增量资金。
海外:美联储降息与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
美联储政策:市场预计10月、12月各降息25BP,美元指数走弱(从年初105降至100附近),北向资金回流A股(三季度净流入186亿元),利好外资重仓的消费、科技类基金;但需警惕,若通胀反弹(核心CPI升至3.8%)导致降息节奏放缓,可能引发成长风格基金短期回调。
关税与地缘风险: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反复,若加征极端关税(如100%),可能拖累出口导向型行业(如家电、电子),进而影响相关主题基金;若关税政策温和,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受益于美元走弱与南向资金流入(2025年南向资金累计加仓港股超3000亿),港股ETF(如恒生科技ETF)具备配置价值。
二、大类资产配置框架:基金类型的适配与比例建议
基于宏观环境,2025年四季度大类资产配置应遵循“权益为主、固收为辅、黄金避险”的原则,不同基金类型的适配策略与配置比例如下:
权益类基金:核心配置,聚焦成长与周期均衡
配置比例:风险偏好积极者60%-70%,稳健者40%-50%,保守者20%-30%。
细分方向:
成长类基金(占权益配置的50%):优先选择AI、新能源、高端制造主题基金,如永赢科技智选、中欧数字经济,契合十五五规划方向;
周期类基金(占权益配置的30%):关注资源(黄金、有色金属)、金融主题基金,如南方有色金属ETF、富国金融地产基金,受益于PPI修复与基建投资;
消费类基金(占权益配置的20%):选择家电、社会服务主题基金,如易方达消费精选,把握促消费政策与内需改善机会。
固收类基金:防御配置,优选“固收+”
配置比例:风险偏好积极者10%-20%,稳健者30%-40%,保守者50%-60%。
产品选择:
纯债基金:优先选择短期纯债基金(久期1-3年),如博时安盈债券,规避长端利率波动风险(十年期国债利率维持低位窄幅震荡);
“固收+”基金:选择股票仓位10%-20%、重仓高股息蓝筹股的产品,如易方达安心回报,在控制回撤的同时(近1年最大回撤5%),通过权益资产提升收益(2025年前三季度收益率8%)。
另类与海外基金:分散风险,适度配置
配置比例: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均建议5%-10%。
产品选择:
黄金ETF:如华安黄金ETF,作为避险资产对冲关税与地缘风险,2025年前三季度收益率25%,且与权益资产相关性低;
港股ETF:如恒生科技ETF,受益于美元走弱与南向资金流入,重点配置腾讯、美团等互联网龙头,估值处于历史30%分位以下,具备安全边际;
美股ETF(谨慎配置):如标普500ETF,美股处于历史高位,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波动,建议配置比例不超过3%。
三、风险应对与动态调整:从短期波动到长期策略
四季度市场存在三大风险点,需通过基金组合调整主动应对,确保配置策略的灵活性:
成长赛道估值过高风险:AI硬件部分标的市盈率超80倍,若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回调——应对措施:将单一成长主题基金配置比例从30%降至20%,增配沪深300指数基金等均衡型产品,通过“成长+价值”对冲波动;同时,定期(每两周)查看基金持仓,若重仓股估值持续攀升且无业绩支撑,及时更换标的。
海外关税政策突变风险:若美国加征极端关税,出口导向型行业基金可能承压——应对措施:提前降低家电、电子主题基金配置比例(从20%降至10%),增配黄金ETF(从5%升至10%)与内需型基金(如消费、基建主题基金),提升组合防御性;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政策明朗后再调整配置。
流动性收紧风险:若国内经济复苏超预期导致降准降息落空,市场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应对措施:降低权益类基金配置比例(积极者从70%降至60%),增配短期纯债基金(从10%升至20%);同时,规避高杠杆基金(如融资余额占比超10%的产品),避免流动性收紧引发的净值波动。
长期来看,基金配置应立足“十五五”规划与产业趋势,避免短期追涨杀跌——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赛道的长期逻辑未变,可通过定投方式(如每月固定日期投入)布局相关主题基金,平滑市场波动,分享产业成长红利;同时,每年对基金组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宏观政策、自身风险偏好变化调整配置比例,确保组合与长期目标一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