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比特币的“总量2100万枚”的硬通缩特性深入人心,成为了其价值存储叙事的核心支柱,作为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货币以太坊,其供应机制则经历了更为复杂和动态的演变,从最初的通胀模型转变为如今的通缩模型,这一转变不仅深刻影响着以太坊自身的经济生态,也对整个加密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太坊的“前身”:工作量证明(PoW)时代的通胀供应
以太坊在2022年9月“合并”(The Merge)之前,采用的是与比特币类似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在这一机制下,矿工通过消耗算力竞争打包交易权和生成新的区块,作为奖励,他们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新铸造的以太坊以及交易手续费。
-
发行量与通胀率:在PoW时代,以太坊的年发行量相对较高,导致其呈现出明显的通胀特性,具体通胀率会随着网络使用情况(交易手续费的高低)、矿工奖励以及以太坊的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化,但总体而言,供应量是持续增加的,这使得一些投资者和用户对以太坊的长期价值存储能力产生疑虑,认为其无限增发的特性不利于保值。
-
“Gas费”与销毁机制:尽管有新币增发,但PoW时代的以太坊也存在着一定量的“销毁”,每当用户发送交易或与智能合约交互时,都需要支付“Gas费”,这部分费用中的一部分会支付给打包交易的矿工,而另一部分则会被销毁,在大多数情况下,新币的发行量超过了销毁量,整体供应依然呈通胀趋势。
权益证明(PoS)时代的来临:供应机制的颠覆性变革

2022年9月15日,以太坊成功完成了从PoW到PoS的共识机制升级,即“合并”,这一转变是以太坊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彻底改变了其供应 dynamics。
-
从“矿工”到“验证者”:在PoS机制下,矿工被“验证者”取代,用户可以通过锁定(质押)至少32个以太坊成为验证者,参与网络共识过程,验证交易并创建新区块,验证者通过获得两种主要奖励来获利:
- 新发行奖励:对于每个新区块,会有一定数量的新以太坊被铸造出来,作为对验证者维护网络安全和打包交易的奖励。
- 交易手续费(部分):区块中的部分交易手续费会分配给验证者。
-
EIP-1559:引入通缩机制的核心:与PoW时代几乎同时进行的,是伦敦网络升级中引入的EIP-1559提案,这一提案为以太坊的交易市场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定价机制和自动销毁机制。
- 基础费用(Base Fee):每笔交易会产生一个“基础费用”,这个费用会根据网络拥堵程度动态调整,并且会被直接销毁,而不是分配给验证者或矿工。
- 优先费用(Priority Fee/Tip):用户可以选择支付额外的“优先费用”,以激励验证者优先处理其交易,这部分费用归验证者所有。
EIP-1559的引入,使得以太坊的供应量不再仅仅由新发行量决定,而是由“新发行量”减去“销毁量”共同决定,当网络活动频繁,交易量大增时,销毁的基础费用可能会超过新发行的以太坊数量,从而导致净供应量为负,即通缩。
当前以太坊供应状态:通缩成为常态?

自合并以来,以太坊的供应机制呈现出以下特点:
- 通缩的可能性与周期性:在市场活跃、交易量大的时候,EIP-1559的销毁效应非常显著,以太坊经常出现日度甚至周度通缩,在2021年底和2022年初的牛市中,以太坊的销毁量一度远超发行量,导致供应量快速减少,在市场低迷、交易量萎缩时,新发行量可能会超过销毁量,导致供应量小幅增加,但这种通胀幅度远小于PoW时代。
- 验证者奖励与通胀压力:随着质押的以太坊数量增加(验证者数量增多),每日新发行的以太坊总量也会相应上升,这会对供应量产生一定的通胀压力,但EIP-1559的销毁机制对此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
- 数据说话: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如Etherscan)等工具实时查看以太坊的当前供应量、24小时发行量、24小时销毁量以及净供应量变化,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以太坊供应的动态特性。
以太坊供应转变的意义与影响
- 价值存储叙事的强化:从通胀到通缩(或低通胀)的转变,极大地增强了以太坊作为价值存储资产的叙事,与比特币的绝对通缩不同,以太坊的“通缩弹性”更符合一个正在广泛应用和发展的网络的需求,既保留了稀缺性潜力,又为网络发展和参与者提供了激励。
- 对ETH价格的潜在支撑:在需求稳定或增长的情况下,净通缩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ETH数量会逐渐减少,这可能对ETH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抛售压力。
- 促进网络健康发展:PoS机制显著降低了以太坊的能源消耗,使其更加环保和可持续,而EIP-1559的销毁机制将网络的使用成本(Gas费)与供应调节直接挂钩,形成了一种“使用者付费,维护网络”的正向循环,有助于网络的长期健康发展。
- 质押生态的激励与挑战:验证者奖励吸引了大量ETH进入质押,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质押中心化风险以及解锁时的潜在市场冲击。
- DeFi与NFT生态的基础:更稳定和可预测的供应机制,为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等应用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降低了原生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
未来展望与挑战
以太坊的供应机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可能还会通过进一步的协议升级(如EIP-4844等引入proto-danksharding以降低Gas费)来优化网络效率和费用结构,这间接也会影响销毁和发行模型。
以太坊供应也面临一些挑战:
- 监管不确定性:全球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质押行为和ETH的流通。
- 技术演进风险:虽然以太坊网络经过多年考验,但仍需持续应对潜在的安全漏洞和技术挑战。
- 竞争压力:其他Layer1和Layer2扩容解决方案的竞争,可能影响以太坊的市场份额和Gas费收入。
以太坊的供应机制从PoW时代的通胀,到PoS与EIP-1559共同作用下的动态通缩,是一次深刻而成功的经济模型创新,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以太坊自身的投资价值和网络吸引力,也为加密行业探索可持续、可扩展的公链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以太坊生态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持续演进,其供应机制将继续在平衡网络安全、激励参与者和维护价值稳定之间寻找最优解,深刻影响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格局,理解以太坊的供应动态,是把握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