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以及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领军者,其生态系统充满了独特的术语和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些术语可能如同天书,但理解它们是真正掌握以太坊工作原理和参与其生态系统的关键,本文将为您梳理以太坊中最核心、最常见的术语,助您开启以太坊探索之旅。

核心基础概念

- 区块链 (Blockchain):以太坊的底层技术,它是一个由多个“区块”按时间顺序依次相连组成的链式数据结构,每个区块包含一定时间内的交易信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等特点。
- 节点 (Node):运行以太坊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它们共同维护以太坊网络的安全和运行,节点验证交易、传播区块和状态信息。
-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以太坊网络的核心特性,意味着没有单一实体(如银行或政府)控制整个网络,权力和责任分散在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节点)手中。
- Gas (燃料):在以太坊网络上执行操作(如发送交易、部署智能合约)所需支付的费用,以ETH计价,用于补偿进行计算的节点的消耗,防止网络滥用。
- Gas Limit (燃料限制):在发送交易时,用户愿意为该交易支付的最大Gas量,这相当于为交易设置了一个“预算”。
- Gas Price (燃料价格):用户愿意为每单位Gas支付的价格,Gas Price越高,交易被矿工(或验证者)打包进区块的速度通常越快。
- Nonce (唯一数值):在以太坊中,每个账户发送的交易都有一个唯一的Nonce值,用于防止重放攻击(即重复执行同一笔交易)并确保交易顺序。
以太坊 (ETH) 与代币

- 以太 (ETH):以太坊平台的原生加密货币,用于支付Gas费用、参与网络治理(如PoS机制下)、以及在DApps中作为媒介等。
- 代币 (Token):基于以太坊区块链发行的数字资产,代表某种权益、价值或功能,最常见的代币标准是ERC-20(用于 fungible tokens,同质化代币,如USDT、USDC)和ERC-721(用于 NFTs,非同质化代币)。
- ERC-20:以太坊上最广泛使用的同质化代币标准,规定了代币的基本功能(如转账、余额查询、授权等),使得不同代币之间可以兼容。
- ERC-721:非同质化代币(NFT)的标准,每个代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互换,常用于数字艺术品、收藏品、游戏道具等。
- ERC-1155:一种多代币标准,允许在一个智能合约中创建同质化、非同质化或半同质化的代币,提高了效率和灵活性。
智能合约与DApps
- 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自动执行的程序代码,当预设的条件被满足时,合约会自动执行约定的条款,它无需中介,不可篡改,是去中心化应用的基础。
- Solidity:以太坊上最常用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其语法类似于JavaScript和C++。
- 虚拟机 (EVM - 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网络中执行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它是一个图灵完备的虚拟机,确保所有节点对同一合约的执行结果有一致的看法。
- 去中心化应用 (DApp -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运行在分布式网络上(如以太坊),后端逻辑在智能合约中实现的前端应用程序,DApp通常具有开源、去中心化、用户数据控制等特点。
共识机制与网络升级
- 共识机制 (Consensus Mechanism):以太坊网络中所有节点就交易状态和区块有效性达成一致的过程,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 (PoW - Proof of Work) 逐步过渡到权益证明 (PoS - Proof of Stake)。
- 工作量证明 (PoW):通过矿工竞争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来创建新区块并获得奖励的机制,能源消耗较高。
- 权益证明 (PoS):通过验证者质押(锁定)一定数量的ETH来获得参与创建新区块权利的机制,能源效率更高,是以太坊“合并”(The Merge)后的共识机制。
- The Merge (合并):以太坊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指信标链(Beacon Chain,PoS测试网)与原有的以太坊主网(PoW)合并,以太坊正式从PoW转向PoS共识。
- The Surge ( Surge - 增长):预计的未来升级,旨在通过分片技术(Sharding)大幅提高以太坊的交易处理能力(TPS)。
- The Verge ( Verge - 边缘):关注隐私和扩展性,引入如零知识证明(ZK-proofs)等技术。
- The Purge ( Purge - 净化):旨在简化以太坊客户端代码,降低存储需求。
- The Splinter ( Splinter - 分裂):长期愿景,进一步去中心化,增强安全性。
其他重要术语
- 钱包 (Wallet):用于存储、管理和交易以太坊及代币的工具,可以是硬件钱包(如Ledger、Trezor)、软件钱包(如MetaMask、Trust Wallet)或纸钱包,钱包包含一对公钥(地址)和私钥。
- 地址 (Address):由公钥经过哈希算法生成的字符串,类似于银行账户号,用于接收ETH和代币。
- 私钥 (Private Key):一串随机生成的秘密数字,用于控制钱包中资产和签署交易,必须严格保密,一旦泄露,资产将面临被盗风险。
- 公钥 (Public Key):由私钥通过加密算法生成,用于生成地址和验证签名。
- 交易 (Transaction):在以太坊网络上执行的操作,如发送ETH/代币、调用智能合约函数等。
- 区块 (Block):包含多笔交易、时间戳、前一区块哈希值等数据的数据包,被添加到区块链上。
- 区块浏览器 (Block Explorer):用于查询以太坊网络上交易、地址、区块等信息的网站或工具,如Etherscan。
- 矿工 (Miner) / 验证者 (Validator):在PoW机制下,矿工通过计算竞争记账权;在PoS机制下,验证者通过质押ETH参与网络共识和区块创建。
- 质押 (Staking):在PoS机制下,ETH持有者将其ETH锁定(质押)以支持网络安全,并有机会获得奖励的过程。
-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 Decentralized Finance):基于区块链技术(主要是以太坊)构建的开放、透明、无需中介的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借贷、交易、理财、保险等。
- DAO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由智能合约代码管理、社区成员通过治理代币共同决策的组织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