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社区翘首以盼的以太坊“坎昆”(Dencun)升级正式完成,此次升级是以太坊继“伦敦”、“合并”、“上海”等重要更新后的又一里程碑式事件,其核心目标直指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以太坊网络的扩容问题,特别是降低 Layer 2(L2)解决方案的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升级核心:EIP-4844 与 “Proto-Danksharding”
本次“坎昆”升级最引人注目的改进当属 EIP-4849(也称为 Proto-Danksharding),以太坊网络虽然通过“合并”转向了权益证明(PoS),提升了能源效率和安全性,但其主网(Layer 1)的交易处理能力(TPS)依然有限,导致网络拥堵和高昂的 Gas 费用,尤其是在 NFT 热潮和 DeFi 活跃期间。

EIP-4844 的引入,正是为了从根本上缓解 Layer 2 的压力,它引入了一种名为“Blob 交易”(Blob Transactions)的新交易类型,Layer 2 方案(如 Arbitrum、Optimism、zkSync 等)可以将大量的计算和数据存储这些“Blob”中,而不是直接记录在以太坊主链上,主链只需验证这些 Blob 的存在性和有效性,而不需要处理其全部数据。

这一机制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显著的:
- 大幅降低 L2 Gas 费用:Blob 交易的成本远低于传统数据上链的成本,据估算,EIP-4844 实施后,L2 的转账费用有望从当前的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降至几分钱或更低,这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涌入 L2 生态。
- 提升 L2 处理能力:L2 可以更便宜、更快速地将批量交易数据提交到 L1,从而能够处理更多的交易,进一步扩展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吞吐量。
- 为未来完全分片奠定基础:“Proto-Danksharding”中的“Proto”意为“原型”,这表明 EIP-4844 是以太坊最终实现“数据分片”(Data Sharding)的前奏和试验,未来的完全分片将进一步提升以太坊的并行处理能力,而 EIP-4844 所引入的 Blob 机制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重要改进

除了 EIP-4844,“坎昆”升级还包含了一系列其他以太坊改进提案(EIPs),旨在优化网络性能和开发者体验:
- EIP-1153:引入了“临时存储”(Transient Storage)操作码,允许智能合约在单笔交易中读写临时存储,而不需要支付永久存储的 Gas 费用,这可以显著降低某些复杂合约的部署和交互成本。
- EIP-4788:将共识层的数据引入执行层,为智能合约提供了直接访问验证者信息的能力,为构建更复杂和去中心化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 EIP-6110:对验证者提款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质押资金提取的效率和安全性。
- EIP-7044:引入了“退出队列”(Exit Queue)机制,规范了验证者退出网络的流程,避免了网络拥堵。
影响与展望
“坎昆”升级的完成,标志着以太坊在“可扩展性三难困境”(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扩展性)的平衡上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重点赋能 Layer 2,以太坊巧妙地绕过了对主链进行大规模、高风险改动的需求,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渐进、更安全的方式来实现扩容目标。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将是 L2 上交易费用的显著降低和交易速度的提升,对于开发者而言,更低的成本和更强大的功能将激励他们构建更丰富、更创新的 dApp(去中心化应用),对于整个加密行业而言,以太坊作为“世界计算机”的愿景正变得更加清晰和触手可及。
任何重大升级都伴随着挑战和不确定性,Blob 交易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L2 生态的蓬勃发展是否会反过来对 L1 造成新的压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持续观察和优化。
以太坊“坎昆”升级是一次聚焦于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深刻变革,它不仅为 Layer 2 生态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为以太坊网络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这次升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太坊正加速迈向一个更加高效、普惠和强大的 Layer 2 扩容时代,以太坊能否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