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加密货币市场而言,是充满戏剧性转折与深度调整的一年,当我们今天回望那个时间点,探讨“2018以太坊会涨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审视一个处于巅峰与泡沫破裂边缘的生态系统,以及市场情绪、技术发展与外部环境如何共同塑造了其当年的走势。
2017年的辉煌与2018年的“熊”市阴影

要回答2018年的以太坊是否会涨,首先必须回顾2017年的疯狂,以太坊作为当时除比特币之外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合约平台,凭借其强大的可编程性和ICO(首次代币发行)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了市场绝对的中心,ETH价格在2017年一路飙升,从年初的不到10美元飙升至年底接近1400美元的历史高点,涨幅惊人,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开发者的涌入。
这种爆炸式增长也积累了大量泡沫,进入2018年,全球监管政策开始收紧,多个国家对ICO发出警告甚至叫停,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比特币从2017年底的高点暴跌,整个加密货币市场迅速转入熊市,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2018以太坊会涨吗?”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悲观色彩。
影响以太坊2018年价格的关键因素

尽管市场整体低迷,但以太坊自身的基本面和特定事件,依然使其在2018年呈现出复杂的波动,并非一味下跌,影响其价格的关键因素包括:
-
技术进展与生态建设:
- 君士坦丁堡与圣彼得堡升级:以太坊团队持续推进网络升级,如计划中的君士坦丁堡(后推迟至2019年初)升级,旨在提升网络效率、降低交易费用(Gas费),这些技术上的努力,被许多长期看好者视为以太坊价值支撑的重要部分。
- DApp生态的探索与挣扎:尽管ICO热潮退去,但基于以太坊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仍在尝试不同方向,如DeFi(去中心化金融)、游戏、收藏品等,虽然大部分DApp用户活跃度和交易量未能达到预期,但生态的持续存在和发展潜力,为以太坊保留了一定的关注度。
-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比特币的“风向标”作用:2018年比特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整体资金外流,以太坊作为 altcoin(山寨币)的代表,难以独善其身,其价格走势与比特币高度相关。
- “死亡交叉”与恐慌情绪:价格跌破关键支撑位、出现“死亡交叉”等技术形态,会加剧市场恐慌,导致抛售压力增大,进一步抑制价格上涨。
-
监管政策与新闻事件:
- 全球监管动态:各国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关于严监管的传闻或政策出台,都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
- 交易所安全与项目暴雷:2018年发生了多起交易所被盗、项目方跑路等负面事件,如Bitfinex提现困难、PlusToken等项目暴雷,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对以太坊价格造成负面影响。
-
竞争压力:
- 其他公链的崛起:虽然以太坊在2018年仍处于领先地位,但EOS、Tron(波场)、Cardano等新兴公链凭借各自的技术特点和营销策略,开始争夺开发者和用户注意力,分流了部分市场关注度和资源,对以太坊的“龙头”地位构成潜在挑战。
2018年以太坊价格走势回顾
综合上述因素,2018年以太坊的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年初,市场尚存一丝乐观,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波动,但随着比特币暴跌和监管利空接踵而至,以太坊价格一路走低,年中,价格曾一度跌至400-500美元区间挣扎,下半年,跌势加剧,最低触及约80-90美元的年内低点(根据不同交易所数据略有差异),尽管期间有过几次技术性反弹,但未能改变整体的熊市格局,年底时,以太坊价格相比年初已下跌超过80%,惨不忍睹。
2018年,以太坊“涨”了吗?
回到最初的问题:“2018以太坊会涨吗?” 如果以年度收盘价或全年最高价与年初相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18年以太坊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是名副其实的“熊市年”。
如果我们从更长期的视角和生态建设的角度看,2018年的“下跌”对于以太坊而言,也是一种“挤泡沫”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市场清洗了大量的投机项目和空气币,迫使开发者和项目方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技术的稳健性,尽管价格惨淡,但以太坊的基础网络、开发者社区以及DeFi等新兴领域的种子,在2018年依然在默默孕育和成长。
2018年的以太坊,在价格层面是“跌”了,但在生态基础和长期价值沉淀层面,或许为日后的复苏(尽管2019年也并非一帆风顺,但2020-2021年DeFi的爆发与此时的积累不无关系)埋下了伏笔,对于当时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满痛苦与考验的年份,但对于以太坊这个项目和生态系统而言,2018年是其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充满反思与调整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