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太坊在2022年9月完成“合并”(The Merge),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时,全球数百万台曾为这条公链提供算力的显卡矿机,在短短数月内集体“退役”,这些曾日夜运转、吞吐着哈希值的机器,在关机后留下了一堆堆冰冷的金属与电子元件——它们被矿工们戏称为“以太坊矿渣”,既是加密矿业狂潮退去的实物见证,也是数字经济转型中亟待处理的“数字遗产”。
“矿渣”是什么?——被遗忘的算力坟场
“以太坊矿渣”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废渣,而是特指因以太坊PoW机制终结而失去价值的加密货币挖矿硬件设备,在PoW时代,矿工通过显卡(GPU)或专业矿机(ASIC)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争夺记账权并赚取以太坊区块奖励,2021年加密牛市期间,显卡市场一卡难求,高端显卡价格被炒至原价的3-5倍,二手矿机更是一机难求,全球挖矿市场规模一度突破200亿美元。
“合并”的落地让这一切戛然而止,PoS机制下,验证者只需质押32个以太坊即可参与网络共识,无需再依赖高算力硬件,一夜之间,曾价值数万元的显卡沦为“电子垃圾”:据数据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统计,全球约有280万张显卡因以太坊挖矿被淘汰,其中80%为高端 gaming GPU(如RTX 3080、RX 6800 XT),这些显卡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暴跌至原价的10%-20%,大量矿工直接选择将机器拆解或丢弃,形成了庞大的“矿渣”堆。
“矿渣”之困:电子垃圾的隐忧与资源浪费
“矿渣”的核心问题,在于其巨大的环境压力与资源浪费,显卡等电子设备含有大量贵金属(如金、银、钯)和有害物质(如铅、汞、镉),若处理不当,将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据联合国大学报告,全球每年产生约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仅有17.4%被正规回收,而“矿渣”的集中涌现,让这一数字雪上加霜。

以一张RTX 3080显卡为例,其主板含铜约40克、金0.3克、银1.5克,同时含有阻燃剂等有害物质,当数百万张显卡被随意丢弃或拆解时,不仅金、银等贵金属无法回收,还会导致重金属渗入环境,显卡生产本身消耗大量能源:制造一张RTX 3080需消耗约1700千瓦时电力,相当于一个家庭半年的用电量,大量“矿渣”的产生,意味着前期投入的能源与资源被彻底浪费,与全球倡导的“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
“矿渣”新生:从电子垃圾到循环经济的重生
尽管“矿渣”带来了挑战,但换个视角看,它们也是未被充分利用的“城市矿山”,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和技术进步,以太坊“矿渣”正迎来多种新生可能。

硬件降级与二次利用
部分“矿渣”显卡虽无法满足挖矿需求,但性能仍足以应对日常游戏、图形设计或轻量级计算,一些厂商和创业者开始介入,对二手显卡进行检测、维修、翻新,并以低价投向新兴市场,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翻新显卡因性价比高而受到欢迎,延长了设备生命周期,减少了新设备的生产需求。
贵金属回收与资源再生
针对“矿渣”中的贵金属,专业的电子垃圾回收企业通过“破碎-分选-湿法冶金”等工艺,提取金、银、铜等金属,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数据,1吨废弃显卡可回收金约200克、银1000克、铜15公斤,回收价值远超普通工业废料,国内已有企业建立“矿渣”回收专线,通过规模化处理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闭环。

AI与新兴算力领域的“接盘侠”
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的爆发,对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部分“矿渣”显卡经过优化后,可用于AI模型训练、渲染农场、分布式计算等场景,一些初创公司利用二手显卡搭建低成本AI训练集群,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租赁服务,让“退役”硬件在新的数字时代找到价值洼地。
政策与公益的协同治理
为规范“矿渣”处理,多国政府已出台电子垃圾回收法规,欧盟《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要求生产者负责回收产品,中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环保组织发起“矿机回收计划”,鼓励矿工将废弃设备交由正规渠道,并给予环保积分或补贴,从源头减少非法丢弃。
在落幕中看见可持续的未来
以太坊“矿渣”的故事,是数字经济快速迭代的一个缩影:它曾代表着技术创新的狂热,也留下了资源消耗的代价,但正如每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都会在反思中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矿渣”的新生,正是循环经济与技术协同的成果——当我们将“废弃物”视为“错配的资源”,当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共同发力,那些曾为数字世界燃烧的显卡,或许能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跑出第二段价值曲线。
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以太坊“矿渣”的绿色之旅,恰是数字经济走向成熟与责任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