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世界的历史性时刻,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升级——“合并”(The Merge),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一次彻底的底层革命,标志着以太坊正式告别了运行了数年的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转而采用权益证明(PoS)机制,而这次合并的核心问题——“以太坊和哪个网合并”——答案就是:信标链(Beacon Chain)。

从“分家”到“合并”:理解信标链的角色
要理解“合并”,我们首先要了解以太坊在“合并”前的状态,为了实现从PoW到PoS的平稳过渡,以太坊社区早在2020年12月就启动了一条全新的并行测试网络——信标链(Beacon Chain)。
你可以把原来的以太坊主网想象成一座繁忙的、依赖大量“矿工”(PoW)挖矿发电的传统城市,而信标链则是一座新建的、采用更先进“太阳能板”(PoS)供电的绿色城市,在“合并”之前,这两座城市是独立运行的:
- 原以太坊主网:负责处理所有的交易和智能合约,是用户日常交互的以太坊,我们称之为“执行层”(Execution Layer)。
- 信标链:是一个全新的PoS网络,它不处理交易,而是负责一个核心任务:验证者(Validator)的管理和共识机制的运行,它像一个“协调中心”,记录了所有愿意参与网络维护的验证者信息,并根据他们质押的以太币数量和在线时长来分配奖励和惩罚,我们称之为“共识层”(Consensus Layer)。
“以太坊和哪个网合并”的答案,就是将处理交易的“执行层”(原以太坊主网)与负责共识的“共识层”(信标链)合并在一起,这次合并就像是将传统城市的电力系统(执行层)接入新建的绿色电网(信标链),从此整个城市都由更高效、更环保的太阳能系统供电。

“合并”的意义: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
“合并”的完成,其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消耗的断崖式下降: 这是“合并”最广为人知的成果,在PoW机制下,以太坊每年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而转向PoS后,以太坊的能源消耗预计将减少超过99.95%,这不仅让以太坊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也极大地提升了其环保形象,解决了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不环保”问题。
网络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程度的提升: 在PoW机制下,网络安全依赖于昂贵的矿机和高昂的电费,这无形中提高了进入门槛,可能导致算力向少数大型矿池集中。 在PoS机制下,任何用户只需质押32个ETH(可通过第三方协议参与更少金额)就能成为验证者,参与网络共识,这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鼓励了更多普通用户加入,使得验证者节点数量从PoW时代的数十万个激增至数十万个,从而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抗审查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去中心化的理念。

为未来铺平道路:可扩展性提升的基石 “合并”本身并不直接提升交易速度(TPS),但它为后续的升级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PoS机制为“分片”(Sharding)技术的实施扫清了障碍,分片技术可以将以太坊网络分割成多个并行的“数据链”,每个分片可以独立处理交易和智能合约,这将有望将以太坊的交易处理能力提升数十甚至上百倍,从而有效解决网络拥堵和 Gas 费过高的问题。
通胀模型的改变与通缩的可能 “合并”后,ETH的发行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在PoW时代,新ETH主要奖励给矿工,而在PoS时代,新ETH的增发量与网络中质押的ETH总量和验证者数量相关,并且网络还会销毁一部分用于支付Gas费的ETH(EIP-1559机制),根据当前模型,ETH的年通胀率已降至极低水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净通缩,这无疑对ETH的长期价值构成了积极支撑。
新纪元的开端
“以太坊和哪个网合并?”——答案是信标链,这次合并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切换,更是以太坊社区对区块链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集体投票,它选择了一条更可持续、更安全、更去中心化,也更注重长期发展的道路。
“合并”的完成,标志着以太坊1.0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启,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例如后续分片技术的落地、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等,但“合并”无疑为以太坊构建一个更强大、更高效、更绿色的全球去中心化应用生态系统,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石,对于整个加密世界而言,这无疑是历史性的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