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演变的威胁形势
朝鲜的网络行动已从利用技术漏洞演变为运用以人为中心的策略。社交工程攻击如今占据主导地位,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的深度伪造技术、窃取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个性化诈骗手段来入侵去中心化金融平台和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员工。美国联邦调查局2025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骗局通常始于主动提供的职位或投资推销。
旨在欺骗受害者 导致执行恶意代码或泄露凭证。基于系统的攻击也愈演愈烈。2025年2月发生的ByBit黑客事件,导致14.6亿美元被盗。
以太坊 此次盗窃是通过第三方钱包漏洞进行的——这体现了此类行动的规模和复杂性。攻击者 快速跨多个区块链转移资金 他们利用跨链交易来掩盖踪迹。与此同时,一些朝鲜IT从业人员使用虚假身份渗透到全球企业中,构成内部威胁,进一步加剧了检测难度。运营风险敞口和地缘政治差距
由于俄罗斯否决,联合国专家小组于2024年4月解散,这削弱了全球制裁的执行力度。
使朝鲜得以扩大其非法活动 此外,柬埔寨等第三国和东南亚地区已成为洗钱被盗加密资产的关键节点。例如,总部位于柬埔寨的Huione集团已被认定为主要协助者。 超过3760万美元的与朝鲜有关的资金 通过其网络进行处理。这些差距凸显了当前监管框架的局限性以及跨境合作的迫切需要。缓解策略:技术和组织方面的最佳实践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加密货币公司必须采取多层次的防御策略。美国联邦调查局建议:1.强大的身份验证:
从技术层面来说,公司应该优先考虑冷藏对于加密资产而言,终点检测和响应(EDR)系统,以及区块链分析工具例如,Elliptic 可以用来追踪非法资金流动。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还可以提高透明度,但必须与实时监控相结合才能检测异常情况。
韧性框架:ISO、NIST 及其他
行业标准为运营风险管理提供了路线图。ISO 2700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对于维护合规性和加强网络安全态势至关重要。同样,NIST SP 800-53 版本 5.2.0最终于 2025 年 8 月完成,引入了 SA-15(13) 和 SI-02(07) 等控制措施,以解决供应链和系统漏洞。
对于欧盟企业而言,数字运营弹性法案 (DORA)指令威胁主导型渗透测试 (TLPT)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主动识别漏洞。遵守诸如此类的标准PCI DSS,HIPAA, 和GDPR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和监管合规性。
前进之路
朝鲜的网络行动并非暂时的威胁,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由国家支持的行动。对于加密货币公司而言,当务之急是将运营风险视为一项战略要务。这包括培养警惕意识、投资于先进的威胁情报,以及与业内同行合作,分享对新兴攻击手段的见解。
投资者在评估加密货币项目时也必须考虑这些风险。那些能够严格遵守 ISO/NIST 框架、拥有透明的事件响应协议并积极开展员工培训的公司,更有能力抵御攻击。相反,那些忽视这些措施的公司则面临着更高的财务和监管风险。
在信任至关重要的行业中,运营韧性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种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