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7月MLF净投放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元,未进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2.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万户,与2024年7月新增115万户开户数相比,同比增长71%,远超去年同期开户水平。结合2024年全年开户数据来看,196万户高于去年的8个月份。
3.数据显示,今日南向资金净流出180.92亿港元。
4.央行公告称,8月4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4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0%。数据显示,当日4958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490亿元。
股指期货:周一股指集体反弹,至收盘,上证50指数涨0.55%,沪深300指数涨0.39%,中证500指数涨0.78%,中证1000指数涨1.04%,全市场成交额为1.52万亿元。
早盘市场跳空低开,但指数快速反弹翻红,在红盘震荡一上午后,午后市场发力,各指数纷纷上行,收于全日最高点。两市个股涨多跌少,3775家个股上涨,1216家个股下跌。军贸概念、军工信息化、航空等军工题材领涨市场,减速器、人形机器人、PEEK材料等纷纷反弹,工业母机、飞形汽车、有色等也有表现。仅商业连锁、多元金融、石油等少数板块下跌。
股指期货全线反弹,至收盘,主力合约IH2509涨0.54%,IF2509涨0.52%,IC2509涨0.97%,IM2509涨1.42%。各品种贴水有所收敛,IH再度转为全线升水。IM、IC、IF和IH成交分别下降11.1%、13.3%、22.5%和24.2%;持仓分别下降0.3%、1.5%、2.8%和5%。
上周下半周连续调整之后,市场反弹动力明显增强。早盘银行股带动指数快速反弹,使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军工板块再度崛起成为多头主攻手,市场人气聚集。午后,创新药、光模块、机器人纷纷反弹,市场重回前期较为火爆的场面。虽然上周五晚间美股下跌,A股连续调整之后并没有过度悲观,银行股护盘、题材股活跃,反而带动港股大幅反弹,成交略有下降,但仍在1.5万亿元以上,保证市场热点轮动。因此,调整之后再度带来买盘,市场信心仍在,股指震荡后仍有望再度上行。
金融期权:今日A股市场个股层面普涨,全市场成交额回落至1.5万亿元。宽基指数方面,中小盘指数涨幅靠前。期权方面,标的止跌回稳,期权成交量有所回落。品种上看,500ETF期权成交量相对活跃。隐波方面,多数期权品种隐波中枢继续回落。
6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持续上行,市场看涨热情推动下期权隐波有所反弹,且走势与标的走势维持正相关。上周中标的转跌,看涨情绪退潮期权隐波回落基本符合预期。目前多数期权标的实际波动率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历史分位数均处于低位,叠加隐波进一步下行,导致隐波溢价持续收窄,卖权性价比有限,且需要主要delta对冲成本。
国债期货:周一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8%,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持平。现券方面,银行间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表现分化,中长端偏弱,其中30Y活跃券一度上行逾2bp。
今日央行净投放490亿元短期流动性,市场资金面窄幅波动。银存间主要期限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多数上行,其中隔夜、7天期资金价格分别在1.31%、1.45%附近。
今日期债表现分化,早间盘面定价上周五税制调整,当季合约集体走强。而下季合约除CTD券切换概率不大的TL外,均表现相对偏弱,尤其是T合约。我们在周日简评中也指出,投资者需关注9月12日新发国债的实际结果。若7Y国债一级表现不佳且交割制度没有特殊变化,T2512合约CTD券发生切换的概率相对较高。
另外,盘面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有所显现,午后随着权益市场走强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市场风险偏好抬升明显压制了债市情绪。
短期来看,目前债市走势仍显纠结,缺少实质性利多,期债上行乏力,但基本面弱稳延续,下行空间也相对有限。在此情况下,短期内我们建议投资者结合税制调整对期债远月合约价格的影响,择机参与跨期、跨品种等相关套利交易。
交易策略:股指期货,震荡上行;国债期货,关注税制调整带来的套利机会。
风险因素:内、外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因素,通胀超预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