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芝麻大魔王
广告 X
OK欧意app

主流交易所一应俱全,立即下载进入加密世界

立即下载认证享受新用户福利

编辑:房俊

期货公司正式员工,可在期货业协会官网上查询


(一)猪周期
“猪周期“在生猪行情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体现为3-4年的周期规律。"猪周期”最核心的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若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大幅波动,猪价就会启动下一轮周期,并结合年内季节性的“小周期“进行波动,用“蛛网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猪周期"形成的原因。从 2006 年至今,我国经历了四轮非常明显的完整周期。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业内普遍认可 2006至2022年累计发生四轮猪周期,分别发生在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2014年6月至2018年5月、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参见下图。上述猪周期在过程中都出现过生猪产能大幅调整的情况,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往往既发生养殖亏损,又伴随突发疫病、政策限制等现象,导致生猪产能快速下降并推动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自 2022年7月至12月,由于二次育肥的阶段性参与规模较大生猪现货价格经历了一波快涨快跌行情,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波行情并未伴随产能大幅调整,不应属于一轮猪周期,目前新一轮猪周期仍处于初期酝酿阶段,目前还难以判断生猪期货对于新一轮猪周期的具体影响作用,但已初显区别于以往猪周期的不同特点。
(二)季节性
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供给方面,季度为低点,三季度逐步增加,四季度为高点,一季度高位回落。消费方面,每年 11月到次年1月是全年消费最旺的时间,而春节后的了至4月为消费淡季,猪肉消费从8月开始回暖,销量环比回升,环比涨幅的最高值出现在 12 月,可达 30%-40%。
受供需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猪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年内“小周期”-般而言,年内的猪价高点出现在四季度,低点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也就是了至4月,二季度企稳上涨,
(二)疫情
过去10 多年我国生猪养殖发生过4次影响范围较大的疫情2007 年至 2008年蓝耳病、2010年的口蹄疫、2010年至2011年仔猪流行性腹泻、2018 年7月至 2019 年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与传播均导致当年生猪供给快速大幅下降,进而引起猪价快速上涨。
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数种常见疾病,包含病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种类包括口蹄疫、经典猪瘟、蓝耳、伪狂犬病毒性腹泻、圆环等,2018年7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新型疾病对生猪养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细菌性疾病种类包含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一般来说,病毒性疾病由注射疫苗防控,细菌性疾病由药物治疗。
随着我国动物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猪场环境、管理、营养等环节水平的提升,猪场常见疾病的危害度逐步下降,猪瘟、蓝耳、口蹄疫等重大疾病全部可防可控。我国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同时重点加强对外来新型疾病的监控与预防。
(三)宏观经济形势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1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提升了人均猪肉消费量,同时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地区猪肉的消费增长。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 GDP 突破1万美元,猪肉消费增速逐步趋缓。
受新冠疫情影响,近年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了内外冲击,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下调一定程度影响了猪肉消费。
(四)饮食结构变化
近些年我国动物蛋白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禽肉、禽蛋、牛羊肉及水产品的消费量稳步增加,主要原因是:1)居民收入提升,2)其他动物蛋白的供给增加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3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餐饮及团膳消费增加。
数据显示,我国猪肉消费占比一直稳定在 60% 以上。
因此,猪肉消费一直是我国居民的首选,饮食结构变化对于猪肉消费及价格的影响是个非常缓慢的变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