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与日俱增,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布局逐渐完善,AI岗位供需两旺,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AI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关键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综合国力进入全球前列;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我国经济主要增长点,支撑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30年,人工智能成为全球领导者,为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AI产业链逐渐完善,助力产业供需平衡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在基础层,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处理器、算法、数据和开源平台为主的技术体系;在技术层,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我国技术已与国际领先水平并驾齐驱;在应用层,人工智能开始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领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供需平衡。
AI人才培养体系日益成熟,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为应对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纷纷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课程设置,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技能纳入本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实训、实习、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也纷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各类人才选拔和培训项目,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AI人才培养体系的日益成熟,供需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AI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助力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鼓励创新创业,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融资扶持、创新创业大赛等,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层出不穷,涵盖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我国还积极推动“双创”升级,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面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我国政府与企业携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培养世界级人工智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扶持、产业链完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面向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