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高规格的产融结合政策文件引发关注。文件名为《意见》,围绕“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等六大方向展开,提出要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匹配的金融体制,目标在2027年前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多位银行业人士透露,这份文件有望显著改善科技、产业与金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以来,银行在评估先进科技企业时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包括缺乏专业知识、专业人员和科学的评价模型。若产业主管部门能提供类似“专精特新”目录的专业评价体系,将有助于银行更高效地筛选客户并加强贷后管理。
政策还提出,要引导银行为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尤其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领域。有券商分析师指出,政策强调“有扶有控”,未来可能推出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长、资金需求久期长的特点。
与此同时,基层银行也表达了对配套机制尽快落地的期待。当前,总行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要求提升,但分支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审批难、沟通成本高等问题。部分银行人士建议,通过设立科技支行等专业化组织形式,集中资源和人才服务科技企业,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方式。
《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调动一线人员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并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7月底,广东金融监管局已率先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强调科技支行是服务科创企业的“毛细血管”,将通过监管和政策支持,打造一批专业化标杆机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