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悄然引领数字金融的未来。在美国监管机构犹豫不决之际,太平洋彼岸的市场已经开始将代币化从理论付诸实践。
香港现货比特币ETF上市首日募集4亿美元,日本准备SBI-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构建一个到2027年的代币化资产框架。这些努力为新的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富兰克林邓普顿副首席信息官Max Gokhman在接受BeInCrypto采访时指出,散户投资者可能会推动第一波流动性,但市场成熟后,机构投资者的深度参与将是关键。他将散户投资者称为代币化生态系统得以生存的“火花”,但也强调长期增长需要依赖于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参与。
在受监管的ETF问世之前,投资者涌向风险更高的另类投资——从MetaPlanet的比特币策略到Solana规模达27亿美元的借贷市场——这不仅推高了价格,也放大了系统性风险。Gokhman表示,拥有一对一链上支持的代币化ETF可以带来急需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新加坡的Project Guardian已开始为家族办公室测试代币化投资组合,而富兰克林邓普顿则正在设计融合数字资产和传统资产的定制策略。根据Gokhman的观点,亚太地区的投资者比西方投资者更加成熟——他们不仅寻求曝光,还积极参与塑造代币化市场的运作方式。
这一区域性势头与去美元化以及全球贸易联盟的变化相吻合。Gokhman认为,美国的政治不确定性降低了美元的吸引力,促使主权国家转向使用区块链作为中立的结算层。
与周末休息的传统资产不同,代币化产品永不停歇。“金钱永不眠,代币亦然,”Gokhman打趣道。目前,代币化国库的规模已超过55亿美元,稳定币的总规模达到2240亿美元——这证明转型正在进行中。 富兰克林邓普顿目前正在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与币安的合作,为大规模采用做好准备。正如Gokhman总结的那样:“下一个金融时代不会建立在封闭的市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