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波澜壮阔又充满荒诞不经的宇宙中,Meme币无疑是最具话题性、最能掀起狂热也最令人玩味的存在,从狗狗币(Dogecoin)到柴犬币(Shiba Inu),再到无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又迅速消逝的“梗”币,它们的价格波动常常与基本面、技术面分析相去甚远,却总能吸引无数目光和资金,当我们问“Meme币是谁喊的?”时,我们究竟在问什么?是指那个第一次喊出“买Meme币”的人吗?还是指那些推波助澜的群体力量?

答案并非单一,而是一个由“始作俑者”、“传播放大器”和“狂欢参与者”共同构成的复杂声音图谱。
始作俑者:从“无心插柳”到“刻意为之”的鼻祖
Meme币的“第一嗓子”,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无心插柳”的创始人,或者说,那个最初将网络流行文化与加密货币结合起来的创意发起者。

- 狗狗币(Dogecoin)的“玩笑”起源:2013年,IBM软件工程师Billy Markus和Adobe工程师Jackson Palmer,本是出于对当时比特币等严肃加密货币的一种“反叛”和玩笑心态,创造了以日本柴犬“Doge”为吉祥物的狗狗币,他们最初只是想做一个有趣、易于传播、没有野心的“梗”,谁能想到,这个最初被他们称为“梗币”的存在,会在多年后被马斯克等名人“喊”出天价,狗狗币的“喊声”,最初是带着戏谑和自嘲的。
- 柴犬币(Shiba Inu)的“对标”野心:2020年,一位化名为“Ryoshi”的匿名人士创建了柴犬币,明确将其定位为“狗狗币杀手”,Ryoshi的“喊声”则更具策略性和对标性,他利用了当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热度的狗狗币的Meme效应,通过社区营销、流动性锁定等手段,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这里的“喊声”,是精心策划的社区动员和品牌塑造。
这些“始作俑者”或最初的推动者,他们的“喊声”可能是自发的、小范围的,但因为他们精准抓住了网络文化的精髓——即Meme的病毒式传播特性,为后续的狂热埋下了种子。
传播放大器:名人与社群的“集体呐喊”
如果说Meme币的创始人播下了种子,那么名人和社群的“呐喊”则是让其燎原的东风。

- “喊”得最响的名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谈及Meme币,尤其是狗狗币,马斯克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凭借其巨大的社交媒体影响力(尤其是Twitter,现X平台),多次发文“喊单”,从狗狗币到柴犬币,再到其他一些Meme币,他的每一次“喊话”都可能引发币价的剧烈波动,被社区戏称为“狗狗币教父”,马斯克的“喊声”,赋予了Meme币前所未有的主流关注度和“合法性”错觉,其能量足以将一个小众的梗推向全球视野。
- 社群力量的“合唱”:Meme币的生存与发展极度依赖社群,在Telegram、Discord、Reddit等平台上,无数持有者和爱好者自发地成为“呐喊者”,他们制作Meme图片、撰写“故事”(通常是虚构的利好)、组织拉人头的活动、互相打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这种社群的“集体呐喊”,充满了狂热、FOMO(害怕错过)和情绪化的驱动,是推动Meme币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喊话筒”。
狂欢参与者与“喊单”的灰色地带
除了上述两者,还有一类“呐喊者”需要警惕,那就是所谓的“KOL喊单”和“诈骗团伙”。
- KOL的“有偿呐喊”:一些加密货币领域的意见领袖(KOL),可能会接受项目方的费用,在社群或社交媒体上“喊单”推荐某些Meme币,他们的“喊声”往往带有利益驱动,其推荐的币种可能缺乏实际价值,背后可能存在“拉高出货”(Rug Pull)的风险。
- 诈骗者的“诱多呐喊”:更恶劣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创建新的Meme币,然后利用各种手段“喊单”,吸引散户接盘,然后在币价上涨后迅速抛售,导致币价暴跌,让散户血本无归,这种“喊声”是彻头彻尾的陷阱。
一场没有“唯一指挥家”的喧嚣交响
“Meme币是谁喊的?” 回答是:它没有一个单一的“喊话者”,它是一个由最初的创意“玩笑者”、深谙传播之道的“策划者”、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名人 amplifiers”、狂热而盲目的“社群合唱团”,以及别有用心的“KOL”和“诈骗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喧嚣交响乐。
每一轮Meme币的狂热,都伴随着无数“喊声”的交织与碰撞,有的出于真诚的热爱,有的为了商业利益,有的则是赤裸裸的欺骗,这些“喊声”共同塑造了Meme币的疯狂与无常,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聆听这些“喊声”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其背后的动机,理解Meme币的高风险本质,或许比盲目跟风更为重要,毕竟,在这场由“喊声”驱动的狂欢中,谁才是最终的“买单人”,往往需要仔细甄别。

